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莫言的精神推手与人力推手趣谈

已有 4059 次阅读 2012-10-14 11:18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精神, 莫言, 推手

   奥运选手的成功离不开教练的指点,影视明星的成功离不开经纪人的努力。
   莫言,在获诺奖之前,在国内并不是一致公认的文坛领袖。他的作品的国内受众并不普遍。看过《红高粱》电影的人不少,但知道编剧是莫言的人并不多,更遑论去看原著了。那么,除了实力,肯定有相当程度的机缘巧合。
   从见诸网络的一篇文字《揭秘莫言冲刺诺贝尔文学奖的幕后推手是谁?》(作者:葛维屏)(以下简称《揭秘》)的细心比对看,我相信莫言的精神推手或曰精神教父是前苏联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肖霍洛夫。此外,文章认为《静静的顿河》译者金人功不可没,金人的翻译用语独特而有魅力,给汉语带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丰富的意象。
   文艺评论家此前普遍认为,莫言受到了马尔克斯等的深刻印象,然而莫言似乎并不认可。《揭秘》)引用了两段有趣的文字:1.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王德成在《狂言流言,巫言莫言——〈生死疲劳〉与〈巫言〉所引起的反思》一文中说:“莫言自承他的创作受到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中国的福克纳和贾西亚﹒马奎斯的影响;前者诡秘繁杂的家族传奇叙事,后者天马行空的魔幻写实技巧,在他的作品里都有迹可循。”2.莫言在《我为什么要写〈红高粱家族〉》一文中说的非常明白:“有人认为我创作《红高粱家族》系列作品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这是想当然的猜测。因为马尔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独》的汉译本1985年春天我才看到,而《红高粱》完成于1984年的冬天……”。
    此外,国内外评论家往往也持与王德成教授类似的看法。我们对比可以看出,评论家们的推断可能有些虚脱。
    有些令人吃惊的是:肖霍洛夫也是一个评价复杂的人物。据网络消息:“1928年,苏联出版了一部著作《静静的顿河》(又名《顿河静静地流》),这部书一问世便声名鹊起,作者肖霍洛夫年仅二十三岁,所以更加使人惊异。1939年肖霍洛夫写出续篇《顿河流回大海》,苏联人把这两部书合为一起,统称《静静的顿河》。《顿河静静地流》通过一个自卫军官的经历,描写了俄国的内战,其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和富有同情心的了解,加之情节曲折、场面生动,大为世人赞扬,也受到文艺批评家的赞赏。但在肖洛霍夫后来的作品中,看不到一点《静静的顿河》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或对人类的同情。由于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与其它作品大相径庭,因此苏联的知识分子长期怀疑他是否确实写过《静静的顿河》。但是,这一部《静静的顿河》是如此的杰出,足够让肖霍洛夫获得诺贝尔奖。苏联文学分析家维诺格拉罗夫也说,他肯定肖洛霍夫没有写过《静静的顿河》。当然,仅靠这些情况就否定肖洛霍夫不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也是不客观的,但对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合法性作一次公正和彻底的调查,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
   莫言的人力推手也很有意思。他的作品的主要翻译者陈安娜的丈夫长期关注诺贝尔文学奖行情,他称早就认为莫言的作品有问鼎诺奖的实力,因此极力建议妻子高度重视。马悦然也坦承,他已经翻译了几部莫言的作品,但是一只担心被说成直接推手而未敢出版。颁奖之后,马悦然称,终于可以交出版社了。尽管马悦然的莫言译作尚未出版,但他的支持态度可以想见。
   陈安娜的背景信息是:瑞典翻译家。马悦然的学生,从事翻译现代中文作品,已翻译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劳》。
   我们来看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莫言获奖后广受关注 瑞典媒体称其“一夜成名”》:”陈安娜的先生、旅瑞华人作家万之在瑞典得奖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死疲劳》很精彩,5年前当安娜刚拿到该作品时,我就对她说,你一定要翻译,这是本能拿诺贝尔奖的作品。安娜用了3年时间翻译该书,前后修改7-8遍,今年5月才出版。她的翻译打动了读者,也打动了文学院的院士们。万之多年来跟踪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了有关文学奖评选的专著。“报道还称:“近年来,马悦然教授也翻译了莫言的两部作品,《透明的红萝卜》等,但都没有发表。因为怕人据此推测莫言要获奖。他笑着说:‘今天晚上回家就可以拿给出版社发表了。’”
   颇为幽默的是:尽管莫言始终想撇开与拒绝认可与福克纳、马尔克斯的传承关系,但评论家与写手们已经认定了。再来欣赏《莫言获奖后广受关注 瑞典媒体称其“一夜成名”》中的原话:“莫言通过幻想与现实的混合,历史和社会的融合,创造了一个让人联想到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的复杂世界。”在这一点上,莫言肯定是有口难言、百口莫辩了。
   另据“风网”消息称:“除了陈安娜,美国翻译家葛浩文也是助推莫言走向世界的有力推手。作为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国际级大师,数十年来,他已将莫言的十多部作品介绍给英语国家读者。”
   至于其他方面的推手,我就不得而知了。据多篇网络文章的观点,我将之归纳为:莫言的作品合乎当前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审美爱好与审丑爱好。
   按照区域相对公平原则,本届得主预计在东亚产生已是博彩公司公开的秘密。从国际形势看,中国人得奖的机会成熟了。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莫言的天时、地利、人和全齐了。诺奖既是莫言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729-622415.html

上一篇:从文以载道到文以载人的时代嬗变——人在道何往?
下一篇:甲骨文疑似占卜专用文字系统——殷商甲骨文识别工程畅想
收藏 IP: 58.240.1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