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总为浮云仅蔽日,岂料浮云报滂沱——暴雨何处有?浮云助解忧

已有 2866 次阅读 2011-9-4 10:19 |个人分类:大气科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预测, 暴雨

    先来欣赏两首“浮云”诗: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蔡尔诚先生所著的《中国1470-1996年夏季旱涝前兆研究》(气象出版社,2009.8),用独创的“暴雨云型”分析法将“浮云”的功效发挥到极至。他的后记题为“从一片浮云到环绕北半球的西风急流—我的50年长期天气预报之路”。
   “浮云”历来的形象就不佳,在气象领域也没有什么份量。“浮云”(蔡尔诚解释为:层云St、层积云Sc)只是民间的称呼。蔡先生说,当前大气科学认为,浮云是既难降水又对天气变化最无影响的云。
   关于蔡尔诚先生的创新“云雨学”,我们来看蔡先生的自述:“我认为,这(指浮云与降水无直接关联)是孤立地认识云的结论。确实,Cb+Ns能产生大量降水,但它的‘胚胎’—地面中小尺度系统却是在稳定层底St-Sc中孕育形成。因此,St和Sc是Cb和Ns发展的有利环境。”
   正如地震预报主流无法作出,非主流各自言说一样,暴雨预报以及长期天气预报也是一个急需但无法确知的难题。气象出版社近年连续出版多卷非主流科技著作,集思广益,寻求应对之策,也是难能可贵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729-482748.html

上一篇:对大作挑刺,对小著挑肉——书籍阅读谈
下一篇:甘霖与暴雨——雨点的热情与疯狂
收藏 IP: 58.240.1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