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琳
印象
2012-5-29 05:49
阅读:4085
标签:color, 学校, poster

今天是米国国家假日(memorial day), 学校里真的是空阔极了。加上暴风季的到来,乌云大风忽急忽缓的雨使得学校平添了清冷。

因为约好和老师下午meeting讨论我口头报告的ppt和poster,所以一早就来办公室做班。假期来学校的感觉就象独自拥有整个学校,连马路都是私有的,除了满地跑的松鼠和满天飞的鸟雀。

姐离开学术圈好久了,心怀内疚的。但是跟老师见面讨论,老师还是对我褒奖有嘉,让我更加内疚,总觉得四面危机的。我的美国导师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共性),得到他的认同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一旦他对你有了积极正面的印象,便很难撼动。

记得我刚来的那一年,受了很大的打击。系里每学期导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一共有三部分:lab work, research, interpersonal skill;评分为五级:outstanding, good, meet the expectation, poor, unsatisfactory expectation. 我的research得了good,其余两项都是poor。老师先做完评价,写上具体的原因;然后叫我“当面对质”,讨论这些评价是否合适,我是否有意见;最后则“签字画押”。当时,我看到那个评价的时候就已经崩溃了,尤其是那句English needs a lot of work让我心都碎掉了。我哪敢还有什么意见,有也无从说起。自那学期之后就感觉老师对我印象不好,总是害怕跟老师见面。再后来,第一次参加系里每年的学术symposium, 我第一次做学术的poster。自信心再次遭受了重创,老师深夜发来邮件,上写

Xiaolin,
I am very disappointed in you waiting to the last minute.  Your English and scientific ability are not good enough to do this, and you put all the responsibility of you making the deadline on me.  Not very nice.

Print this one.  I made changes, but we will make more before the SSSA meeting.  You need to work extra hard to impress me that you are capable of doing this.

在焦急等待老师答复的时候,我就已经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跟好朋友哭诉;等看到邮件的时候,则有点麻木了。后来跟同组里的硕士弟弟讨论,他同样也是disappointed的评价。看来老师是对事不对人的。

这两次赤裸裸的批评,给了我很大的心里负担,我的情绪也一直低到谷底。在国内谁不是有一本辉煌史的人啊,虽然不曾那么的在人前人后的得瑟,自信俺还是有点的。

。。。。。

中间经过一些个人曲折的奋斗史,终于在某次,换来了导师的表扬,一而再再而三的,更新了老师对我的印象。我也敢于和老师主动交流了,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即使犯些让人抓狂的小错误,老师也不在disappointed了。另一个很明显的改变是,现在老师的邮件总是以胡萝卜+大棒的方式:good work,+but,但是让人舒服多了,干劲也足。

塑造正面形象很难,比如打造蒙牛伊立的奶制品牌用了很多年;但是墙倾戟摧则很可能是摧枯拉朽的事情,比如三氯氢胺的重创。恩。本来是鼓励大家用心努力塑造好自己的形象的,没想到维护和巩固这个形象也很重要,所以倒是提醒自己要谨慎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廖晓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936-57601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