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密集、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塑料和重金属污染加剧,塑料产量从1950年的150万吨增至2018年的3.59亿吨,2021年达3.9亿吨,大量塑料垃圾进入环境;微塑料(<5mm)和重金属通过水生系统累积,微塑料(MPs)污染及其相关毒性因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毒理学影响而引发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2022年11-12月从孟加拉国西南部Jashore等5个地区采集17种淡水鱼,涵盖底栖、中上层等不同栖息区域,每物种10个样本,共170个个体;样本经处理后分别用于微塑料(7个/物种)和重金属(3个/物种)分析,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风险。通过过氧化氢消解法从这些鱼类中提取微塑料,并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其进行表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不同鱼类中重金属的浓度。微塑料用聚合物危害指数(PHI),重金属用目标hazard商(THQ)、危害指数(HI)和致癌风险(CR),以评估人体健康风险。研究共提取出142个微塑料颗粒,平均浓度为1.13±0.84个/尾鱼。其中,斑点叉尾鮰(C.punctata)中微塑料含量最高(3.43±3.15个/尾),小体鲃(A.mola)中最低(0.14±0.38个/尾)。已识别的微塑料中,尺寸<1mm的占87.3%,黑色占60.6%,纤维状占94.4%;聚合物类型以聚乙烯(73.08%)、聚丙烯(21.15%)和聚苯乙烯(5.77%)为主。微塑料数量与鱼类体重和体长呈正相关,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处于低至中等水平。研究鱼类样本中重金属浓度(mg/kg)依次为:铬(Cr)0.47–2.89(平均值0.79±0.56)>铜(Cu)0.01–1.14(平均值0.50±0.44)>铅(Pb)0.04–0.58(平均值0.22±0.12)>镉(Cd)0.00–0.11(平均值0.03±0.03)。基于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非致癌健康风险较低(总危害指数THI<1),但消费者面临的致癌风险较高。
孟加拉国西南部淡水鱼存在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微塑料以聚乙烯纤维为主,重金属中Cr的致癌风险需重点关注;两者无显著相互作用,需进一步研究生态因素对污染的影响。未来需进一步研究生态学和/或生物地理学因素对淡水鱼类微塑料摄入及重金属浓度的影响机制。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Emerging Contaminants上。






文章信息 Emerging Contaminants
Microplastics and heavy metals in freshwater fish species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Bangladesh: An emerging concern for public health
Mst Shamima Akter, Tapos Kumar Chakraborty et al.
DOI: https://doi.org/10.1016/j.emcon.2024.100325
期刊简介 Emerging Contaminants

Emerging Contaminants是世界领先的研究解决由新污染物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期刊,该刊入选2020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Emerging Contaminants所有文章将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一经收录将发表在月活用户超过1700万的ScienceDirect平台,供领域内的学者、及全球读者免费阅读、下载及引用。
目前,期刊已被ESCI、Scopus、DOAJ等数据库收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爱KeAi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6796-150714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