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爱KeAi
EMCON | 内蒙古大型奶牛养殖场废水微塑料赋存特征、溯源与风险评价 精选
2025-9-18 11:31
阅读:3954

image.png

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在全球水体、土壤及生态系统中被广泛检出。作为塑料废弃物降解产物,其不仅威胁生态系统健康,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内分泌紊乱、免疫力异常等潜在风险。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乳业核心生产基地,规模化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伴随大量废水排放,其中可能携带的微塑料污染路径与风险尚未系统评估。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针对内蒙古地区九家大型奶牛养殖场的氧化塘废水及周边环境,开展微塑料的赋存特征、来源解析与生态风险研究,为畜牧业废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聚焦内蒙古9家大型奶牛场,通过激光红外光谱技术高精度检测氧化塘废水中的微塑料,分析其丰度、形态及聚合物组成特征:样本中共识别出29种聚合物类型,聚异戊二烯(PI)(22.69%)、聚氯乙烯(PVC)(16.58%)占比最高,且微塑料以碎片形态(78.76%)和20–50 μm小粒径为主(71.90%)。通过污染负荷指数(PLI)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评估表明当前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总体风险可控,需警惕长期累积效应,但氧化塘对MPs的去除效率有限,尤其纤维状MPs易穿透处理系统,传统处理工艺难以有效清除MPs。另外,通过正矩阵分解模型(PMF)溯源五大污染源,包括农场操作废弃物、基础设施材料、养殖设备及防水材料等。研究量化了农业养殖废水中的微塑料污染特征,建议升级超滤膜分离与高级氧化技术、强化源头管控等治理建议,为行业废水处理技术创新和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Emerging Contaminants

image.png

文章信息

Emerging Contaminants

A survey of microplastics in wastewater from large-scale dairy farms and their surroundings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Yanhua Wang, Nannan Yao, Xinqi Xv, Xiangning Guo, Tianjie Shao, Chanjuan Gao, Baoshan Xing

Emerg. Contam.  Volume 11, 2025, 100549

https://doi.org/10.1016/j.emcon.2025.100549 

image.png

image.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爱KeAi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6796-1502500.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