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外源性化学物质,能够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疾病和各种生理异常。这些物质广泛存在于日常用品中,并在全球各类水域里普遍检出。大量研究已证实水体中EDCs的存在及其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包括对生殖、发育和代谢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文章内容概要】
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NAGRRs)是具有重要生态和社会经济价值的关键保护区域。位于我国高度工业化、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超过8700万,生产总值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该区域濒临南海,跨越珠江口两岸,涵盖了三处重要的海洋NAGRRs。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我国南海三个海洋保护区及其沿海地区中31种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水平、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估了它们的分配模式、雌激素效能及其构成的潜在生态风险。为填补当前关于这些重要NAGRRs内EDCs研究数据的不足,香港城市大学海洋环境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团队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队合作,近期在KeAi期刊《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系统分析了31种常见EDCs在这些保护区及其周边沿海地区中的分布情况与生态风险。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我国南海三个海洋保护区及其沿海地区中31种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水平、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估了它们的分配模式、雌激素效能及其构成的潜在生态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枯季EDCs的污染水平显著高于洪季,且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环境雌激素(xenoestrogens)成为备受关注的主要EDCs,可能对当地水生生物的内分泌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其中,炔诺孕酮、炔雌醇、对特辛基苯酚、双酚A、双酚B和双酚F由于检出频率高、潜在生态风险大,被列为需优先关注的污染物。基于本研究识别出的重点EDCs,进一步的研究与积极管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致力于从源头减少EDCs向海洋保护区的排放,可通过优化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实现,例如采用更高效的二级处理工艺(如好氧生物反应器)。其次,应推动化工行业开发更环境友好的替代品,逐步替代目前存在潜在环境风险的EDCs。此外,本研究发现在表层沉积物中EDCs已有明显积累,因此未来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些EDCs对底栖海洋生物的毒理效应。在管理与政策层面,建议加强海洋NAGRRs内重点EDCs的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在遴选新的NAGRR设立位置时,应将环境EDCs本底值及与污水处理厂、沿海城市的距离纳入选址适宜性评价标准中。
【原文链接】
Chen, C., Yi, H., Xu, S., Zhang, Y., Zhao, Q., Jia, R., Bu, C., Qin, X., Bi, S., Ma, L., Li, G., Leung, K. M. Y., & Ruan, Y. (2025). Occurrence and ecological risks of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in three National Aquatic Germplasm Resources Reserv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 7, 1787-1797.
【期刊介绍】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 (ENCECO)创刊于2019年,期刊影响力不断提升,连续两年JCR影响因子分别在ENVIRONMENTAL SCIENCES学科领域和Toxicology学科领域中稳居Q1区前10%。在《2025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中,ENCECO荣列大类: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1区,Top期刊;小类:ENVIRONMENTAL SCIENCES 环境科学1区;TOXICOLOGY 毒理学1区。ENCECO主要聚焦化学品在全球环境中的传输规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毒性机制,生物体中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蓄积性,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以及生态系统分析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跨学科生态毒理学信息的处理方法等。
ENCECO期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化学、生态毒理学、环境修复、风险评估等。期刊已被ESCI、Scopus、Ei Compendex、BIOSIS Previews、Biological Abstracts、CAS、DOAJ、GEOBASE等数据库收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爱KeAi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6796-150236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