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力学”之“对称结构的简化计算”
本主题以一个倒塌的门楼为案例进行导入,在讲完原理后回该案例进行计算解析,原理学习及知识应用相结合,教学前后呼应、层次清晰。
对于上述教学内容,在案例教学和技术应用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
1. 作为一个事故性工程案例,要把握好“思政”的度。科技发展到今天,很多建筑、产品等的设计生产都有科学依据和规范标准,如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建设生产,在没有特别的天灾等非人为因素的作用时,是“不会”发生事故的。因此说,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故都有一定的“人为性”。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客观分析,把握好“思政”的度,既不能忽视人为因素,也不能放大人为因素。特别是在利用此案例进行警示,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感时,要春风化雨,切生硬说教!
2. 充分利用数智技术赋能教学,AI大模型“复原”现场。对于很多事故性案例,只要不是焦点性事件,后期就不会有很多关注,相关资料也会比较少,更缺少详实的相关数据。大学教师也不可能方便地获取这些原始数据。此时,数智技术就可以大显身手!在本节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根据已有图片利用AI大模型进行现场“复原”,模拟出门楼倒塌前的原初状态,并基于该模型,向学生展示计算图示的“抽象”思维过程,为下一步的计算提供依据。
3. 通过科学数据的合理拟定,进一步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特别是联系两者的路径和方法。当我们不能有原始图片和原始数据时,可借助AI大模型进行复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得出能够进行理工科精确计算时所需的“数据”。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调数据的来源方式,解读数据的合理性、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关系,感受从图像到数据的抽象思维过程,切实体悟理工科的学科灵魂。
总之,案例教学、技术使用不是生硬、冰冷的,只要深度挖掘、贯通理解,案例和技术就会有生命、有灵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5 1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