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精神与人文理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udanouc 现代人类学-复旦大学

博文

传承吴瑞精神 提携青年才俊-2012年吴瑞奖颁发

已有 7412 次阅读 2012-11-15 17:22 |个人分类:学术科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吴瑞奖


被誉为华人生物学在读博士最高奖项的吴瑞奖学金设立于2009年,旨在鼓励博士生努力将自己塑造成未来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同时也纪念吴瑞教授在培养中国新一代生物学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17位优秀博士生获得了2012年的吴瑞奖,至今吴瑞奖学金已颁发三十八人次。

获奖者介绍:

胡家志,2002年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并于2006年免试推荐在本院继续攻读研究生,导师孔道春教授。主要从事细胞周期调控与基因组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在《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北京大学东港奖学金、强生亚洲奖学金一等奖。

黄鹏羽,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所,为惠利健组2008级硕博连读生,他在工作中通过表达三个基因(Gata4, Hnf1α, Foxa3)成功将小鼠的纤维细胞转化为具有肝细胞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iHep细胞),并利用该iHep细胞治疗了肝衰竭小鼠。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成体细胞转分化为肝细胞,也是首次证明转分化获得的细胞具有体内功能,具有原创性和技术突破性,研究成果于2011年5月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上。

王传超,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级硕博连读生,在东亚人群和语言的起源和分化、东亚特殊疾病相关基因的进化、人类遗传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等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的学术贡献:反驳语言非洲起源论,提出早期人类及语言“亚洲扩张”的新假说;利用Y染色体调查曹操世系,加快了人类基因调查从以民族向以家族为对象的转变;参与Y染色体全测序精确估算群体分化时间,理清中华民族起源、扩张等重大事件;人群遗传结构分析:汉族、羌语系、回族、仫佬族、茶洞人、僜人、平话汉族、海南回占人等族群调查;酒精基因家族ADH和ALDH各种序列变异在东亚地区农业化过程中的微进化过程和对农业人工环境的适应性等,相关论文发表在Science上,具体实践了人类起源研究的跨学科综合研究理论,获得国内外广泛关注。

杨辉,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所李劲松组2007级硕博连读生,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ell 1篇,Nature 1篇,Cell research 2篇,其中发表于Cell的工作介绍了一种可供体外培养和基因操作的“人造精子”,为制作基因敲除动物提供了新思路。

巴钊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目前在读博士四年级,在戚益军博士指导下他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植物小分子RNA的功能与作用机制。他与合作者首次在拟南芥和人细胞中发现并鉴定了一类由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 DSB)诱导并在DSB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的小分子RNA,命名为diRNA (DSB-induced small RNA)。diRNA的发现不仅表明小分子RNA在真核生物 DNA双链断裂 修复过程中具有保守的重要功能,也为人们对DSB修复机理的认识提供了突破性的新概念。目前他正在进一步研究diRNA在DSB修复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杨辉,复旦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由管坤良和熊跃教授共同指导,运用分子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蛋白和基因组学等手段,研究代谢调控与人类疾病。

张丽,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协和医学院联合培养2008级的直博生,由邵峰博士指导研究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并以此为工具进一步探讨高等动物的信号转导机制。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分泌一种称为NleE的效应蛋白,可以有效地抑制宿主细胞内抗感染相关的NF-kB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的激活。张丽同学在研究中发现NleE能直接作用于宿主细胞NF-kB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信号转导分子TAB2/3,利用其全新的甲基转移酶的活性,特异性地修饰TAB2/3锌指结构域中一个螯合锌离子的半胱氨酸,导致TAB2/3丧失结合泛素链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的功能。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一种新的病原菌效应蛋白阻断宿主炎症信号通路的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它首次报道了半胱氨酸甲基化修饰在信号调节转导中起关键作用。鉴于锌指结构域是一种在许多蛋白中广泛存在的结构域,这项研究发现也暗示真核细胞本身的蛋白很有可能存在半胱氨酸甲基化这种翻译后修饰和调控机制。

朱书,中国科学院上海健康所,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年9月被健康科学研究所录取为硕博连读生,师从钱友存研究员。在学期间致力于研究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分子信号转导机制。迄今为止,朱书同学在学期间共发表Sci文章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Medicine》,《J Exp Med》以及《J Immunol》上。这些工作揭示了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理,并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的靶点。

赵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协和医学院联合培养,2007年入学,2008年初进入邵峰博士实验室。她研究的主要课题是致病菌鞭毛蛋白激活宿主细胞炎症小体的机制。她首次发现了一类含有BIR结构域的NLR分子NAIP蛋白作为巨噬细胞识别致病菌保守分子包括鞭毛蛋白以及三型分泌系统结构蛋白的受体发挥作用。目前她正在研究这些NAIP分子识别底物的分子机制。

冯锋,清华大学2008级博士研究生,师从何朝族教授及周俭民教授,博士阶段主要研究工作揭示了细菌效应蛋白AvrAC调节植物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5月的《Nature》。

李钟伟,清华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陈晔光教授,博士阶段的研究工作揭示了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超家族在胚胎干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2月的《Cell Stem Cell》。

都浩同学,华中农业大学,师从熊立仲教授,是该校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受优博论文培植资助。 

顾天鹏,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所徐国良组2007级硕博连读生,他的工作揭示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内雄原核DNA主动去甲基化的发生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提示在自然受精和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卵细胞很可能采用了相同的重编程机制,为提高动物克隆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成果于2011年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上。

姜小倩2007年在陕西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0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至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陶士珩教授。主要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手段,从事群体遗传学方向的理论研究工作,关注于无性群体进化速率影响因素以及有性生殖群体内部机理方面的探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8453-632878.html

上一篇:文面独龙族的基因密码
下一篇:语音里的历史地图
收藏 IP: 211.95.6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