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莎是加拿大的汽车城,和中国的长春一样。长春有条自由大路,印象中老吉大就应该在自由大路上。巧的是,温莎大学的艺术学院表演大厅也在自由大路上。来温莎一年,温莎大学只到过两个地方,自由大路上的表演大厅就是其一。今晚又在表演大厅欣赏了温莎大学校友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对我这个乐盲而言,算是再次的熏陶。
努力把自己沉浸在音乐声中,却无法逃离电化学的掌控,虽然和其他观众一样,一直定睛舞台中央的钢琴的我,却在或如淙淙流水,或如波涛汹涌的琴声中想到了化成,电池制造中的关键一步。
作为哈工大电化学生产工艺的毕业生,我一直自豪于这样一个事实:人类首次拥有的电能来自电池。这样我在做电池中有一种盗火的神圣感。能够反复使用的电池叫充电电池。五花八门的充电电池在生产中有一个共同的工序叫化成。今晚的琴声,唤醒了我对“化成”的崇拜:把英文“formation”翻译为“化成”的前辈一定是学艺双馨。因为化成一词既有艺术的美,也有科学上的准确。“化成”是充电电池的初始的几次充放电,在这个过程中电池完成从原料到有担当的放电单元的过程。就像化蛹成蝶,这个变化的过程美丽,庄严,所以值得“化成”这样庄重的称呼。而化成工序也是电池制造过程中真正涉及电化学反应的一个过程,决定了充电电池的一生,所以科学上化成也是极相称的称谓。
之所以在乐声中我想到化成,首先是在教授出神入化表演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磨练,这样一个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可以与电池化成相比拟的。其次我这个乐盲在陪孩子练琴的路上,也逐渐被动的被琴声熏陶。虽然不解曲中意,但我喜欢琴声,喜欢在旋律中寻找谱学的答案,就算声波与光波的唱和吧。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像个被逐渐化成的小电池颗粒。
音乐是有教化能力的,孔老夫子认为“乐坏”是社会动荡的根源,所以我要经常到这个表演大厅熏陶一下。发散一下,或许化成车间也应该经常放放李斯特的钢琴曲,就算再给电池的化成加一个物理场。
2025-03-01 于拉萨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