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人”的工作原理上,不可能出现“孤立”的学科。或者说“中医”建立的唯像学科学与现代生物唯像学之间,利用什么样的基础理论,可以使得两者之间联通,实现“数理推演”。这是当代两个科学体系之间的基础难题。这需要看人的“人性”的基础属性和人的“自然功能架构”的基础逻辑。而不是仅限于现在的人的知识发现逻辑。
人的功能结构逻辑
人的亚系统为生物学所知,但这些系统需要合并,逐级回到整体水平的系统:
(1)行为制动系统:骨骼、肌肉、运动神经元控制。
(2)心理力学系统:脑神经
(3)供能系统:五脏六腑、自主神经控制
(4)控制系统:对上述的控制的感觉器、控制器
机械意义上:热机供能、神经电路感知控制、机械杠杆制动的、精神可控系统。
2.人的功能结构逻辑
中医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或者用一个什么样的数理基础架构,可以推演,并和现代生物学连接的学科?中医基础理论的性质:
(1)人体热机“气动”原理。
(2)机械系统“拮抗”控制。
(3)人体热机与自然热力、自然谐振位相差,相互作用致病原理。
(4)生物热力与生长抗逆与人体热机热动异常能态调谐的“热力”原理纠偏。
中医的核心:
(1)气论,也就是热力理论、能量转换和生物形态转换中的能量变换。
(2)阴阳,动力系统的拮抗、生态系统中的拮抗、人体系统中的拮抗、自然、人文、生命、逻辑中的拮抗、平衡。物理开放、耗散的拮抗。
(3)五行,自然地理地球物理、水循环生命调谐的信能动力要素。
现代科学与之的连接关系:
(1)身的本质:五脏六腑,由“热机力学来回答”。
贯穿中、西生物学原理。它既贯穿了现代生理学,又贯穿中医的功能学
人体五脏六腑模型:热机——生物材料构成的热机系统。
(1)排气、进气、排水管:肺
(2)油泵:心脏
(3)油路:血管
(4)燃烧室:细胞和组织
(5)活塞换能:ATP和ADP能量循环
(6)能量加注:肝
(7)废水、废料滤除:肾
(8)燃烧室的电子打火:神经
(9)燃烧室喷油燃烧:激素能调控制
机械热机
人体油路、脏器热机
热机循环换能
脏器的整体功能,是供能的“热机"。
机械热机是可以计算的,则人体的热力系统可计算,心脏是“能量编码”的,则人体的能量是“数字控制”的。
生理功能拮抗、兴奋-抑制、控制学为正-负逻辑、正-负反馈,中医学“生态逻辑”为“阴阳”、功能为“表里”。则阴阳可计算、可数理、可逻辑。立于当代的:控制学、布尔逻辑、数字电路、模拟电路。
中医情志:心-身-人格,整体逻辑的动机、情绪、行为三者合体的“认知控制力学”。意-动机力学、情:价值观念及体验、身-体质与脏器动力、人格合体(中庸-价值平衡的情绪力学、传习录-意动等)
三者的能量编码-通信-行为的体系:《脉经》等
环境的描述:水循环(五行)、六气(温度、湿度、对流、热辐射)的周期律,用“五运六气”表述。它的编码学,采用“谐振荡”的二进制:
中医可数理、现代生物学可数理。
热机模型与人体生物学关系
人体热机与“中医关系”
中医的可计算、可数理、可演绎。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高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8362-150057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