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23)
(Rabies control in wild carnivores)
前记:
目前国际上关于狂犬病研究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学术专著是《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简称《狂犬病(RABIES)》。该书最新版(第4版)已于2020年5月面世。
该书共有22章,其中第19章是《Rabies control in wild carnivores(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
现将此章的内容全文翻译成中文供参考。
第19章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23)
(Rabies control in wild carnivores)
5. 诱饵与疫苗:原理、研究及开发(续)
(Bait and vaccine principl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
5.2 诱饵(Baits)
针对野生食肉动物的诱饵研发,始于将种群数量控制技术用于狂犬病防控的阶段,当时诱饵被用作投放毒药和毒物的载体(Lewis, 1975; Linhart, Kappeler, & Windberg, 1993)。由于研发适用于多种宿主的优化诱饵极具挑战性,诱饵往往会针对单一物种进行优化设计。已有相关综述发表(Linhart, Kappeler, et al., 1993; Perry et al., 1988),同时也有针对特定目标物种的个案研究(Farry, Henke, Anderson, & Fearneyhough, 1998; Knobel et al., 2002; Linhart et al., 1991; Linhart, King, et al., 1997; Linhart et al., 2002; Perry, Garner, Jenkins, McCloskey, & Johnston, 1989; Rosatte & Lawson, 2001; Steelman, Henke, & Moore, 2000)。
诱饵载体的研发通常始于圈养环境下的适口性测试,同时在野外环境中借助生物标志物,评估目标物种与非目标物种对安慰剂诱饵的接触情况及诱饵去向(例如 Hadidian et al., 1989)。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是四环素,罗丹明 - B 和碘芬酸也常被用于标记野生动物(Ballesteros et al., 2013; Fisher, 1999)。含疫苗的候选诱饵还需在圈养条件下对目标宿主进行效力测试,且疫苗必须根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监管要求及国际准则,进一步针对目标物种和非目标物种开展全面的安全性测试(OIE, 2018)。随后,安全有效的疫苗可通过野外研究评估其向目标宿主种群的投放效果,这类研究也被称为野外试验(field Trials)(Brochier et al., 1988; Hanlon et al., 1998; Johnston et al., 1988; Pastoret, Boulanger, & Brochier, 1995; Slate et al., 2014)。当疫苗诱饵在实际应用中能持续稳定地实现标记效果和种群免疫目标后,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可能会最终停止。
早期测试发现,减毒活狂犬病病毒(RABV)疫苗与诱饵基质材料直接混合可能产生杀病毒效应,因此所有口服狂犬病疫苗(ORV)诱饵产品均为液体疫苗单独配备容器,该容器被含有引诱剂和生物标志物的诱饵基质包裹保护。热稳定性是野外使用疫苗诱饵的重要研发原则,因为诱饵投放通常集中在春季和秋季,且自由活动的目标食肉动物可能需要长达2周时间才能在环境中找到并食用诱饵(Bachmann et al., 1990; Linhart, Kappeler, et al., 1993)。
最早用于赤狐的 ORV 诱饵载体是来自屠宰场的鸡头,通过手工组装疫苗胶囊制成。其他早期为赤狐评估的诱饵类型包括商用香肠(Winkler & Baer, 1976)和涂有石蜡与油脂的海绵诱饵(Bachmann et al., 1990)。1985年,德国研发出首款以屠宰牲畜肉粉为原料的人工制造诱饵并投入实际应用,这是推动 ORV 行动规模化开展的重要里程碑。但由于对牛海绵状脑病和家禽疾病的担忧,欧洲最终逐步淘汰了诱饵配方中源自牲畜和家禽的成分,目前鱼类引诱剂或鱼粉已成为生产中最常用的诱饵原料(Kappeler, 1992; Muller, Schroder, et al., 2015)。当前使用的主要 ORV 诱饵产品,包含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狂犬病疫苗的多种组合(表 19.2)。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的链接: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https://mp.weixin.qq.com/s/7v3fyBpGaHqHUZbZgPc3fw)2020-06-30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 2025-10-13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2) 2025-10-15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3) 2025-10-17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4) 2025-10-19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5) 2025-10-21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6) 2025-10-23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7) 2025-10-24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8) 2025-10-26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9) 2025-10-29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0) 2025-10-31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1) 2025-11-02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2) 2025-11-04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3) 2025-11-06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4) 2025-11-08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5) 2025-11-10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6) 2025-11-12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7) 2025-11-13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8) 2025-11-16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9) 2025-11-17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20) 2025-11-20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21) 2025-11-22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22) 2025-11-2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26 2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