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新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7)
2025-10-25 14:56
阅读:2377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7)

(Rabies control in wild carnivores)

前记: 

   目前国际上关于狂犬病研究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学术专著是《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简称《狂犬病(RABIES)》。该书最新版(第4版)已于2020年5月面世。

 该书共有22章,其中第19章是《Rabies control in wild carnivores(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

现将此章的内容全文翻译成中文供参考。

19章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7)

(Rabies control in wild carnivores) 

2. 历史背景、里程碑与动物流行病学(6)

(Historical aspects, milestones, and epizootiology) 

2.2 北美洲(3)

与之不同的是,历史上浣熊在狂犬病病毒传播中的作用相对较小,因为当时浣熊群体中的狂犬病病毒传播仅局限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及邻近的东南部各州(McLean, 1975)。20 世纪 70 年代末,为狩猎目的而转移携带狂犬病病毒(处于潜伏期)的浣熊,引发了北美洲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动物狂犬病疫情。疫情影响了美国整个东海岸的浣熊群体,并在 20 世纪 90 年代蔓延至加拿大东南部(Biek, Henderson, Waller, Rupprecht, & Real, 2007; Childs et al., 2000; Rupprecht & Smith, 1994)。

首次针对浣熊的口服狂犬病疫苗试验在弗吉尼亚州帕拉莫尔岛开展Hanlon et al., 1993, 1998)。基于试验中令人信服的效果和安全性,美国随后在大陆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田间试验1991 年在宾夕法尼亚州、1992 年在新泽西州、1994 年在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科德角、1995 年在佛罗里达州和纽约州(Hanlon & Rupprecht, 1998)。

美国浣熊狂犬病病毒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人类和动物暴露于狂犬病病毒的风险始终最高(Christian et al., 2009; Pieracci et al., 2019)。因此,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浣熊一直是狂犬病病毒防控的主要目标物种Elmore et al., 2017; Slate et al., 2005, 2009)(19.4)。

美国通过实施 “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 + 加强监测” 的策略,并辅以定期应急措施,成功阻止了浣熊狂犬病病毒向西部大范围扩散。但大多数防控区域内浣熊群体的抗体应答水平较低,这引发了人们对 “能否彻底清除狂犬病病毒传播” 的担忧(Slate et al., 2009),且已有多次监测发现病毒向北部地区入侵的情况(Trewby, Nadin-Davis, Real, & Biek, 2017)。

条纹臭鼬是浣熊狂犬病病毒最常见的溢出宿主,这引发了人们对 病毒在溢出热点区域发生宿主转换” 的担忧(Guerra et al., 2003; Wallace et al., 2014)。2011 年以来,使用加拿大口服狂犬病疫苗产品开展的田间试验显示,浣熊群体产生了抗体应答,这为美国实现区域内狂犬病病毒清除提供了可能(Davis, Kirby, et al., 2019; Davis, Nelson, et al., 2019; Gilbert et al., 2018; Moore et al., 2017; Pedersen et al., 2019; Slate et al., 2014)。

当前,美国针对其他狂犬病病毒储存宿主的防控措施较为有限,但也存在特殊情况:2001-2009 年,亚利桑那州发生了多次 大棕蝠狂犬病病毒向灰狐条纹臭鼬” 的宿主转换事件(Kuzmin et al., 2012; Leslie et al., 2006)。针对这一情况,美国采取了针对性防控措施,包括对灰狐实施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对臭鼬采用捕获-免疫-释放(trap-vaccinate-releaseTVR)技术,同时在得克萨斯州开展了针对条纹臭鼬的口服狂犬病疫苗试验(Wohlers, Lankau, Oertli, & Maki, 2018),最终成功清除了相关病毒。

image.png 

19.4.  1992-2018 美国针对不同狂犬病传播媒介物种分发的口服狂犬病疫苗(ORV诱饵数量(针对的传播媒介特种:Raccoo浣熊Coyote 郊狼, Gray fox灰狐Skunk臭鼬)  

 

美国曾两次实现家犬狂犬病病毒传播的清除。第一次清除通过 “大规模家犬注射式疫苗接种、科普教育、有效流浪动物管控” 等措施实现;第二次清除则依赖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及针对郊狼群体的其他防控措施 ——20 世纪 80 年代末,郊狼是美国 - 墨西哥边境地区墨西哥家犬型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Clark et al., 1994)。1995 年,美国开始协调开展针对郊狼的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工作,并于 2004 年彻底清除了境内的 “家犬 - 郊狼型狂犬病病毒” 流行灶Fearneyhough et al., 1998; Maki et al., 2017; Sidwa et al., 2005; Velasco-Villa et al., 2008)。

同样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灰狐中检测到一个独立的 “与家犬相关的狂犬病病毒” 传播循环(即 “得克萨斯灰狐病毒变异株”)。自1996年起,灰狐也被纳入协调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的防控目标物种范围(Maki et al., 2017; Sidwa et al., 2005)。根据 2013 年检测到最后一例病例的情况,得克萨斯灰狐狂犬病病毒流行灶可被认为已从美国清除,但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西部仍存在一个独立的灰狐狂犬病病毒流行灶Ma et al., 2018)。

目前,美国每年都会在得克萨斯州 - 墨西哥边境地区设置一个宽度约 30-65 公里的 “维持性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带”,通过投放疫苗诱饵防止 “家犬 - 郊狼型狂犬病病毒” 再次传入境内(Maki et al., 2017)。

墨西哥20 世纪 50-60 年代曾通过种群数量削减技术郊狼进行狂犬病防控(Cocozza & Malaga-Alba, 1962),但据报道,1976-2002 年墨西哥东北部仍存在稳定的 “家犬 - 郊狼型狂犬病病毒” 传播(Velasco-Villa et al., 2005)。尽管该传播循环随后明显消失,但 2011 年墨西哥东北部再次报告了 1 例 “家犬 - 郊狼型狂犬病病毒” 病例(Velasco-Villa et al., 2017)。

目前,墨西将清除家犬狂犬病病毒作为首要任务,暂未针对野生食肉动物开展协调统一的狂犬病防控工作。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的链接: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https://mp.weixin.qq.com/s/7v3fyBpGaHqHUZbZgPc3fw2020-06-30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 2025-10-13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2) 2025-10-15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3) 2025-10-17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4) 2025-10-19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5) 2025-10-21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6) 2025-10-23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严家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1507393.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