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新
蝙蝠狂犬病(13)
2025-9-25 20:30
阅读:399

蝙蝠狂犬病(13)

Bat rabies(13)

前记: 

   目前国际上关于狂犬病研究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学术专著是《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简称《狂犬病(RABIES)》。该书最新版(第4版)已于2020年5月面世。

    该书共有22章,其中第7章是《Bat rabies(蝙蝠狂犬病》。

现将此章的内容全文翻译成中文供参考。

第7章 蝙蝠狂犬病(13)

Bat rabies(13)

6. 蝙蝠中狂犬病毒属的实验研究(续)

Experimental studies with lyssaviruses in bats

6.2 旧大陆的蝙蝠狂犬病病毒属研究(续)

( Old World lyssavirus studies in bats)

6.2.3 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病毒

Australian bat lyssavirusABLV

1996 年发现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病毒(ABLV以来,研究人员已对蝙蝠和陆生动物开展了多项实地研究,以确定其易感性(McCall, Field, Smith, Storie, & Harrower, 2005McColl, Chamberlain, Lunt, Newberry, & Westbury, 2007)。根据监测数据,本土果蝠物种 —— 灰头狐蝠(Pteropus poliocephalus显然是该病毒的确定宿主Warrilow et al., 2003)。在实验暴露研究中,通过肌内(IM接种,7 灰头狐蝠中有 3 只(43%)出现了疾病临床症状,包括肌肉无力、震颤和肢体麻痹(McCall et al., 2005)。在这 3 只蝙蝠的脑组织中检测到了ABLV,但均未产生病毒中和抗体(VNA)。相反,其余所有蝙蝠均存活下来,并产生了针对 ABLV 的中和抗体。

此外,研究人员还开展了 ABLV 接种实验,以评估伴侣动物对该病毒的易感性McColl et al., 2002, 2007)。尽管部分受试动物(包括犬和猫)偶尔出现神经症状,但临床症状并未进展,且所有动物在接种后的观察期内均存活。所有动物均发生血清阳转,且在口腔拭子和受检组织样本中均未检测到 ABLV 抗原或病毒基因组这提示 ABLV 的跨物种传播范围可能有限,但仍需在其他物种中开展进一步研究

6.2.4 阿拉万狂犬病病毒(Aravan lyssavirus, ARAV)、苦盏狂犬病病毒(Khujand lyssavirus, KHUV)、伊尔库茨克狂犬病病毒(Irkut lyssavirus, IRKV)、西高加索蝙蝠狂犬病病毒(West Caucasian bat lyssavirus, WCBV

在亚洲和非洲发现多种蝙蝠狂犬病病毒后,研究人员启动了更多针对蝙蝠的病毒发现项目(Mani et al., 2017Simic et al., 2018Smreczak et al., 2018)。截至目前,西高加索蝙蝠狂犬病病毒(WCBV苦盏狂犬病病毒(KHUV阿拉万狂犬病病毒(ARAV各仅有 1 株分离株被报道,而伊尔库茨克病毒(IRKV的报道病例数量也较少(Chen et al., 2018Liu et al., 2013)。

在已开展的体内实验中,研究人员以大棕蝠(E. fuscus为研究对象,评估了其感染 ARAVKHUVIRKV WCBV 后的致病机制(Hughes et al., 2006Kuzmin, Franka, & Rupprecht, 2008)。结果显示,各病毒导致的蝙蝠死亡率分别为 75%60%55% 29%,且接种 IRKV 的实验组潜伏期显著更短通过口服途径接种病毒后,所有蝙蝠均保持健康,未出现发病情况Kuzmin, Franka, & Rupprecht, 2008)。

研究人员还检测了接种 ARAVKHUV IRKV 的蝙蝠体内病毒中和抗体(VNA的存在情况:病死蝙蝠体内未检测到 VNA,而存活至实验结束的蝙蝠在实验终止时均呈血清阳性。西高加索蝙蝠狂犬病病毒(WCBV实验存在一个局限性:部分蝙蝠曾在早期研究中接种过 IRKV RABV,但未被感染,此次实验中这些蝙蝠被再次使用。尽管这种实验设计的影响尚不明确,但目前学界普遍认为,针对 1 型系统发育群狂犬病病毒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无法中和西高加索蝙蝠狂犬病病毒(WCBV等差异较大的病毒,因此之前的病毒暴露可能不会对 WCBV 攻毒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不过,仍需采用更全面的方法,在推定的储存宿主中对这些病毒开展研究。

6.2.5 拉各斯蝙蝠狂犬病病毒

Lagos bat lyssavirus, LBV

目前针对蝙蝠中拉各斯蝙蝠狂犬病病毒(LBV的研究十分有限,仅开展过1颅内(IC攻毒研究。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多种不同的LBV分离株接种到黄肩果蝠Straw-colored fruit bats)(E. helvum)体内,以评估病毒的相对致病性和排毒情况。尽管每个LBV谱系仅使用了少量蝙蝠进行实验,但结果显示,不同分离株在唾液中的排毒能力存在差异所有蝙蝠均出现了预期的狂犬病临床症状但不同分离株导致疾病发生的时间略有不同Suu-Ire et al., 2018)。

目前仍需针对蝙蝠中的拉各斯蝙蝠病毒(LBV及其他非洲狂犬病病毒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这些病毒在推定储存宿主中的存续机制,并评估尚未被证实与蝙蝠相关的病毒(如MOKVIKOV)是否能在非洲蝙蝠中引发疾病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的链接: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https://mp.weixin.qq.com/s/7v3fyBpGaHqHUZbZgPc3fw

应科学评估蝙蝠狂犬病在中国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版》存在的一个问题 (2023-10-06)

蝙蝠狂犬病(1) 2025-09-02

蝙蝠狂犬病(2) 2025-09-03

image.png蝙蝠狂犬病(3) 2025-09-05

蝙蝠狂犬病(4) 2025-09-07

蝙蝠狂犬病(5) 2025-09-09

蝙蝠狂犬病(6) 2025-09-10

蝙蝠狂犬病(7) 2025-09-12

蝙蝠狂犬病(8) 2025-09-15

蝙蝠狂犬病(9) 2025-09-17

蝙蝠狂犬病(10) 2025-09-19

蝙蝠狂犬病(11) 2025-09-21

蝙蝠狂犬病(12) 2025-09-23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严家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1503553.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