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新
蝙蝠狂犬病(8)
2025-9-15 21:54
阅读:273

蝙蝠狂犬病(8)

Bat rabies(8)

前记: 

   目前国际上关于狂犬病研究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学术专著是《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简称《狂犬病(RABIES)》。该书最新版(第4版)已于2020年5月面世。

    该书共有22章,其中第7章是《Bat rabies(蝙蝠狂犬病》。

现将此章的内容全文翻译成中文供参考。

第7章 蝙蝠狂犬病(8)

Bat rabies(8)

4 非洲的狂犬病毒属病毒African lyssaviruses)

16种经官方分类的狂犬病毒属病毒中,有5种仅在非洲大陆被发现,且涵盖了目前提出的三个系统发育群( phylogroups)的病毒代表LBV(拉各斯蝙蝠病毒)DUVV(杜文哈根病毒)SHIBV(希莫尼蝙蝠病毒)与蝙蝠的关联已明确,但MOKV(莫科拉病毒)IKOV(伊科病毒)的储存宿主物种仍不明确。总体而言,非洲的狂犬病病例诊断严重不足(Mallewa et al., 2007)。病毒检测呈零星分布,且由于监测力度有限,非洲大陆范围内狂犬病毒属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掌握得非常少。诊断技术基于保守的核蛋白,而对引发感染的特定病毒进行鉴定的情况则较为罕见。大多数感染被认为由RABV(狂犬病病毒)引起(Coertse et al., 2017),该病毒在非洲大陆的犬群中仍广泛流行(Hampson et al., 2015)。

4.1 拉各斯蝙蝠病毒( Lagos bat virusLBV)

1956年,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市,研究人员从非洲稻草色果蝠(Eidolon helvum)的混合脑组织样本中首次检测到LBVBoulger & Porterfield, 1958)。在实验中,感染小鼠的脑组织中未发现内基小体(Negri bodies),且狂犬病免疫血清无法中和该病毒,这使得LBV与经典RABV的关联最初未被认可(Boulger & Porterfield, 1958)。后续研究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到了反应性,证实了LBV分离株与RABV之间存在关联(Shope et al., 1970)。自此,与狂犬病相关的狂犬病毒属病毒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1956年以来,研究人员已多次检测到LBV,其中70%的病例报告来自南非,这反映出当地特定区域开展了积极的监测工作。该病毒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蝙蝠中传播,南非、尼日利亚、中非共和国、几内亚、塞内加尔、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加纳等国均有相关报告。LBV感染最常与果蝠相关,包括瓦尔伯格肩章果蝠(Epomophorus wahlbergi)、非洲稻草色果蝠以及埃及果蝠(Rousettus aegyptiacus)Dzikwi et al., 2010; Hayman et al., 2008, 2010, 2012; Markotter, Randles, et al., 2006)。另有报告显示,从彼得侏儒肩章果蝠(Micropterus pusillus)和一种食虫蝠——冈比亚裂面蝠(Nycteris gambiensis)体内分离出了单一LBV分离株(Swanepoel et al., 1993)。

已有报告称存在LBV从蝙蝠向陆生哺乳动物溢出的事件,尽管这类事件较为罕见Markotter, Kuzmin, et al., 2006; Markotter, Randles, et al., 2006),且目前尚无人类感染LBV的文献记载Markotter et al., 2008)。在一只患有狂犬病的非洲水獴(Atilux paludinosus)体内检测到LBV,这是首次从陆生野生动物物种中分离出该病毒(Markotter, Kuzmin, et al., 2006)。此前在陆生哺乳动物中分离出LBV的案例均来自家畜,包括Foggin, 1982; King & Crick, 1988)和Markotter et al., 2008; Mebatsion, Cox, & Frost, 1992)。

研究表明,在多个非洲国家的非洲稻草色果蝠(E. helvum)和埃及果蝠(R. aegyptiacus)体内,针对LBV的反应性抗体血清阳性率较高(Dzikwi et al., 2010; Freuling et al., 2015; Hayman et al., 2008; Kuzmin et al., 2008a; Wright et al., 2010)。血清阳性率估算结果显示,非洲稻草色果蝠的阳性率为14%-67%,埃及果蝠29%-46%,且成年埃及果蝠的血清阳性率(60%)高于年个体(31%)。

多项研究报告了在非洲大陆以外的多个地理区域(包括科摩罗、柬埔寨、留尼汪岛、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和塞舌尔),不同蝙蝠物种存在接触LBV这类狂犬病毒属病毒的血清学证据(Melade et al., 2016; Reynes et al., 2004, 2011)。

尽管LBV的血清阳性率相对较高,但其分离案例却极为罕见。高血清阳性率可能意味着蝙蝠接触病毒后发生了血清转化并康复,或发生血清转化后处于潜伏感染状态,而非活动性感染。有研究通过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对931份健康蝙蝠的口腔拭子和1182份健康蝙蝠的脑组织进行检测,均未发现可检出的LBV;但从一只分离出LBV的死亡蝙蝠脑组织中获得了病毒序列(Kuzmin, Niezgoda, et al., 2008b)。另有研究对796份非洲稻草色果蝠的口腔拭子进行检测,未检测到病毒RNA(Hayman et al., 2012),但有报告显示,在尼日利亚Dzikwi et al., 2010; Hayman et al., 2018)和刚果民主共和国Kalemba et al., 2017)的非洲稻草色果蝠冈比亚肩章果蝠(Epomophorus gambianus)中,均检测到了LBV血清阳性个体。

欧洲食虫蝠的情况类似,在患病蝙蝠体内,不仅脑组织中可检测到高浓度的病毒RNA,唾液腺、舌头及唾液分泌物中也能检测到,这与其他狂犬病毒属病毒已报道的传播途径一致(Kuzmin, Niezgoda, et al., 2008a)。

更多LBV分离株的发现及其基因组分析表明,LBV的系统发育关系比最初认为的更为复杂Kuzmin et al., 2010; Kuzmin, Niezgoda, et al., 2008b; Nadin-Davis, Abdel-Malik, Armstrong, & Wandeler, 2002),其具有较高的内在物种多样性,包含四个主要谱系。

塞内加尔分离株1985年)、肯尼亚分离株2007年)和法国分离株(来源可能为多哥或埃及,1999年)的相似度极高(N基因全序列核苷酸同源性>99%),共同构成谱系A原始分离株(尼日利亚,1956年)在遗传上与其他分离株差异较大(可能是适应组织培养的结果),构成谱系B谱系C则由来自中非共和国、津巴布韦和南非的分离株组成(Markotter, Randles, et al., 2006)。谱系D源自肯尼亚的埃及果蝠,其与谱系A、B、C的相似度仅为79.5%-80.9%(Kuzmin et al., 2010)。

这四个不同谱系呈现出地理聚集性,其中南非的分离株尽管分离时间跨度达25年,但序列变异极小(Markotter et al., 2008)。谱系间的差异较大谱系A与其他谱系在N基因片段上的同源性<80%,而此前有研究提出,该百分比阈值可作为狂犬病毒属病毒物种区分的标准(Bourhy, Kissi, & Tordo, 1993; Kissi, Tordo, & Bourhy, 1995)。然而,对基因组其他区域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N基因相比,不同谱系间的差异更小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的链接: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https://mp.weixin.qq.com/s/7v3fyBpGaHqHUZbZgPc3fw

应科学评估蝙蝠狂犬病在中国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版》存在的一个问题 (2023-10-06)

蝙蝠狂犬病(1) 2025-09-02

蝙蝠狂犬病(2) 2025-09-03

image.png蝙蝠狂犬病(3) 2025-09-05

蝙蝠狂犬病(4) 2025-09-07

蝙蝠狂犬病(5) 2025-09-09

蝙蝠狂犬病(6) 2025-09-10

蝙蝠狂犬病(7) 2025-09-12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严家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1502108.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