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8)
Viruses and the Brain—A Relationship Prone to Trouble(8)
前记:
在今年1月31日出版的国际专业杂志《Viruses(病毒)》上,由分别来自波兰华沙大学和美国田纳西大学的两位学者(Mielcarska, M.B.,Rouse,B.T.)联名发表了一篇综述论文,题目是《Viruses and the Brain—A Relationship Prone to Trouble(病毒和大脑——容易出问题的关系)》(见参考文献)。
狂犬病毒是典型的嗜神经(大脑)病毒,系统了解各种病毒与大脑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狂犬病毒的致病机理。现将此文译成中文供参考(中文题目有更改):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8)
4. 一旦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屏障被突破(续)
4.2. 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病毒感染(1)
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残疾和死亡负担日益被视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397]。一项分析195个国家30 年数据的研究显示,神经系统疾病是全球人类身体和认知残疾的主要原因,也是第二大死亡原因 [398]。神经退行性疾病(NDs)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子集,其负担在未来 20 年预计至少会增加一倍,这对保障每个人都能获得神经科医疗服务构成了重大挑战 [399]。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多样,其发生有多种风险因素,如遗传构成、环境、感染以及年龄(年龄似乎是最稳定的决定因素)[400]。
衰老会导致身体各系统发生诸多变化 [401],大脑也会随年龄增长而衰退,与其他器官的衰老同步。衰老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这与脑萎缩以及脑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显著变化有关 [402,403],且不同脑区的变化程度存在差异。此外,随着年龄增长,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会出现衰老,炎症功能增强会引发慢性低度炎症,这可能促成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404]。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 [405],成为老年人认知障碍和发病的常见原因 [406]。
慢性神经退行性综合征种类繁多,其中许多疾病的名称暗示病毒感染可能是其病因之一。在本节中,我们将对其中多种疾病进行描述,重点关注病毒感染在其病因和症状表现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4.2.1. 帕金森病(PD)
帕金森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65 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 1%-2%,85 岁以上人群则增至 4%-5%[407]。虽然遗传易感因素可解释 10%-20% 的帕金森病病例,但绝大多数病例的根本病因尚未明确。该疾病的特征是存在异常的细胞内聚集物,即路易小体、路易神经突以及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胞质包涵体,这些聚集物主要由 α-突触核蛋白构成 [408]。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化和丢失(尤其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基底神经节及其他脑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以及相应的纹状体多巴胺水平降低 [409]。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姿势不稳、运动迟缓及肌肉强直)和非运动症状(如认知下降和痴呆)[410]。当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约60%的神经元死亡时,就会出现疾病症状 [411]。如果没有原发性帕金森病特有的路易小体及其他病理特征,可能会出现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与之相似 [412]。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是:病毒感染是否会诱发或促成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有几条线索表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例如,1918 年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后,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例更为常见 [413],但后来的 H1N1 流感大流行并未发现类似的关联,且在患者脑中未检测到该病毒。此外,用嗜神经流感病毒株感染小鼠会模拟出帕金森病的症状 [414]。通过荟萃分析发现,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帕金森病风险增加相关 [415,416],而丙型肝炎病毒的有效药物治疗与后续帕金森病风险降低相关 [415,417]。圣路易斯脑炎病毒、日本脑炎病毒、西尼罗河病毒、柯萨奇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均可引发一些典型的帕金森病核心运动症状,并与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相关 [418]。其他与帕金森综合征相关的病毒包括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Epstein-Barr 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博尔纳病病毒和西方马脑炎病毒 [193,418]。然而,就帕金森病而言,有部分数据支持这样一种观点:接触某些病毒可保护人免受后续帕金森病的困扰 [419]。
我们的结论是,任何病毒导致或促成帕金森病症状表现的证据都非常薄弱,但这并不排除多种病毒感染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作为辅助因子发挥作用。我们还可以推测,接触受感染的人极不可能导致接触者患上帕金森病。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Mielcarska, M.B.; Rouse,B.T. Viruses and the Brain—A Relationship Prone to Trouble. Viruses, 2025, 17(2), 203; https://doi.org/10.3390/v17020203.
相关博文: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1) 2025-06-27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2) 2025-06-29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3)(如狂犬病毒) 2025-07-01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4) 2025-07-04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5) 2025-07-05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6) 2025-07-07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7) 2025-07-0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2 0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