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作者(笔名):一无是处
研究生、博士与导师之间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个久远存在的矛盾,也是大家最为关心和吐槽的,尤其在看到一些负面消息的时候,很多人不敢读博,在读生还会陷入深深的绝望。
博士生延毕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这其中,导师因素占有很大的作用。其实,选对导师,“博士毕业有保障”,这并不是戏说,而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我们谈谈选对导师的三大好处!
第一大好处
博士研究课题有保障。认真负责的导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课题,从课题选定,实验设计到结果分析,一直到最后的论文写作,导师都会层层把关,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避免学生走弯路,能够如期达到毕业的要求。除了技术上的支持外,如果研究课题有很大的意义或者能够产出高水平的成功,导师自然是愿意倾注心血和“舍得花钱”的。有了双重的保障,还会愁课题吗?
第二大好处
毕业有着落。优秀的导师总是伴随着优质的资源,不仅是技术上的资源,更重要的是隐形的人脉的资源。笔者身边不乏有博士生,都是一些企业机构直接找导师要人。负责任的导师也会积极帮助学生寻找工作,或者介绍资源。有时候,可能导师的一个介绍比一份优质的简历更加有效。
第三大好处
自我超越。在决定读博士时,我想所有人应该树立态度是:读博是来超越自我,寻求更高追求的。而不是混学历,混口饭吃。导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施一公院士说过,博士生应该与导师保持交流联系。的确,关于研究,和导师交流学习态度,开拓自己的思维。关于人生,可能通过过来人的经验,可以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定位。选对导师,和优秀的人一起“混”,才能超越自我,实现价值。
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如何正确选择导师,能让你顺利完成博士学业。
(1)关注师德、师风
其实,以往这个问题并不是选择导师需要参照的标准,但是目前确实存在着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问题,也有很多师德问题,导师制下多年来的问题不断在曝出,所以对于步入博士大军的人,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也是很关心的问题。
但是,我们坚信,绝大多数导师是对学生负责的,是为人正直的。关于师德师风,了解的最好途径就是和导师团队的师兄师姐们聊天,还应该请教其团队外的学生,大家对于一个老师的评价以及认识会各有不同,但是总体会体现各个方面。
了解下导师对于学生的指导情况,有无拖欠工资,故意延迟毕业,动不动对学生谩骂、使唤等问题。每个课题组私下一般都八卦这些问题,所以与他们交流一定会所了解。
一个对学生极好的导师,学生是不会黑他的,相反,老师美名到处流传,成为别人羡慕对象。此外,还应了解导师的学术作风,有无弄虚作假情况,论文方面,会不会造假,随意安插作者等,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
当然最好与导师面对面有一次交流,更加直观的感受一个人,但是切记不要被“大饼”迷惑!
选择品德高尚的导师,博士生涯相处愉快,不仅是导师,也是挚友,会支持学生的发展。
(2)导师成果、课题
了解导师成果是为了看导师的实力与之后发展的势头,如果每年都有高水平的成果产出,说明这个课题组研究体系很完善,而且创新意识较高,在这样的课题中,自己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有机会发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实验科研价值,应该是每个博士生梦寐以求的。有成果,至于评奖学金,达到毕业要求等,都不费吹灰之力。可以通过学校导师个人主页浏览导师近期研究成果,但是可能不是很全,还可以通过导师个人学术网站查询,主要看成果的质量,以及研究方向,研究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最好读一篇目标导师的文章。
此后,还应该关注导师的基金课题状况,有无重大项目。毕竟大佬们都有充足的研究经费,也是课题进展的支持。笔者也遇见过那种博士,由于导师课题有限,基金很少,整个课题组“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过一天是一天,个人抱负很难实现。
选择有实力的导师,首先毕业不会愁,其次也能实现自己的科研抱负,站上更加宽广的平台!
(3)师门平均水平
了解师门的平均水平,换个角度就是要了解导师的“可靠性”。
除去个人能力之外,师门各个人的发展其实与导师密切相关。还是通过与导师学生的私下交流,多问别人了解前几届人的去向,在学期间的表现等。
古人云“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长处兴趣有所不同,负责的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生的课题,让他的优势得以发挥,对于短缺的地方,组内之间互相学习借鉴,慢慢的提高。
其实,我们也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优秀导师团队的学生,平均水平都比较高。这种“高”源自导师营造的环境,源自于导师组建的团队,源自于导师对学生的态度。
在优秀导师团队下,接触的人也很优秀,相互拔高。所以。了解团队情况,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一个重要标准。
选择负责的导师,会让博士生涯几乎处处无忧,导师带给我们的影响会更持久,指引人生的发展。
选导师,其实就和选一双合适的鞋子一样,既要合适,也要舒适。正确选择导师,选对导师,博士毕业才能顺利,人生的发展才有憧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