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chol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ischolar

博文

决定稿件生死的审稿报告是怎样产生的?国际期刊审稿人的多年经验分享

已有 821 次阅读 2024-12-24 16:49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大多数学术论文发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Peer Review),同行评审是保证学术发表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学术编辑会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意见决定稿件“生死

那么,审稿人是怎样完成审稿任务的?审稿的侧重点有哪些?审稿人的审稿思路是怎样的呢?

针对以上问题,艾思科蓝特别邀请Nima E. Gorji研究员分享一些他的同行评审经验。希望能给年轻审稿人、投稿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Nima E. Gorji博士2013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目前是都柏林城市大学 I-Form 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员,主要从事金属粉末的XPS分析、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3D打印模型表面特征和同步加速器的深度分析。作为一名年轻优秀的研究人员,Nima E. Gorji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总计被引用1000多次,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有丰富的审稿经验。

以下是Nima E. Gorji博士分享的他的同行评审经验(译文仅供参考)

经验分享

很荣幸在贵平台分享我的一些同行评审经验。

 我的研究方向主要在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的纳米结构应用领域经验丰富,曾受MDPI邀请,为《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期刊评审论文。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评审稿件、将审稿意见提交至编辑委员会。

 

1) 从编辑发送的链接下载稿件;

2) 浏览稿件,判断是否与我的专业领域相关;

3) 接受审稿邀请;

4) 阅读稿件,对结论进行深入思考,并判断得出的结论是否有效。

5) 准备一份审稿意见提交给期刊。

01 评审报告格式概览

评审报告的结构因期刊而异。有些期刊有严格的结构要求,有些则不需要。

  • 无严格要求

许多期刊除了要求您“分析论文优点”外,没有提供审稿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向期刊编辑索要已完成的审稿报告作为参考,或者随着自身的审稿经验逐渐丰富,形成自己的评审风格。

  • 正式结构

有些期刊需要采用更正式的结构,如要求使用问卷调查反馈审稿过程中的遇到的具体问题,或使用记分卡对稿件的各项进行评分。一般情况,提交审稿意见之前,无法获知这些要求。因此,同意审稿后,需要查询该期刊的审稿要求,按照其要求撰写审稿意见。

  • 适用于两种情况

无论对报告内容、格式是否有特别要求,审稿意见除编辑和作者以外,不得对任何人透露

02 第一次通读

当收到论文摘要时,可获得稿件的研究目的、关键数据和结论本信息。如果有信息缺失,需要向作者反馈改进。

第一次通读采用略读。对论文形成一个初步印象,大致判断论文是接受还是拒绝

03 初读时的注意事项

尝试利用以下问题,对稿件形成一个整体印象

  • 这项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和我的领域相关吗?是否有吸引力?

  • 研究项目的新颖性如何?与其他已出版的文献资料相比,它有哪些新增内容?

  • 这篇论文的行文结构如何?论述是否清楚、易读?

  • 论文的结论是否与所提供的论据及论证一致?是否解决了提出的主要问题?

  • 如果作者明显不同意当前的学术共识,他们是否有实质性的理由?如果没有,如何才能使他们的理由令人信服?

  • 如果论文包含表格或图表,它们对论文有何助益?是有助于理解,还是显得多余?

04 发现潜在的主要缺陷

通览全文时,应区分阅读的内容的优先度,及早标记主要问题,节省阅读时间。

编辑经常建议审稿人“最好能给出改善论文缺陷的具体建议。

可能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

  • 得出的结论与统计或定性数据相矛盾;

  • 实验方法不可信;

  • 实验过程缺失已经被业内认可的重要实验步骤;

  • 如果实验设计在论文中占据重要地位,首先检查实验方法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这可能是一个主要缺陷。

审查内容:

  • 分析性论文中的抽样方法;

  • 对照组设置是否合理;

  • 数据的精确性;

  • 时间依赖实验中的抽样规律;

  • 提出的问题假设、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是否正确;

  • 定性研究结果超出了作者的论点的部分是否有充分的论证和参考文献支持。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总结撰写审稿意见,提交给《纳米材料》期刊。

下面是我要求作者修改论文的一个例子:

“这篇稿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分析方面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话题,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问题是此类设备商品化的主要阻碍。您提出的这种保护钙钛层水解的新方法,相信会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但是,在稿件接收前,您需要回复并解决以下意见和问题。

1) 摘要过于简略,摘要需说明在潮湿环境进行1000小时的应力测试,电池稳定性提高了多少。例如,降解率从4%到下降至2%。

2) 图4: XRD谱图的衍射峰必须标有相应的结晶度,例如(111);并说明在各应力水平哪一个吸收峰占主导地位。

3)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小组在在此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没有被引用。相关文献:DOI:xxxxxxxx。

4) 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钙钛矿层/空穴传输层的交界面没有被降解,也没有解释在加热过程中为什么没有观察到离子迁移。请阐述。”

以上提出的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如果作者接受我的审稿意见,我可以重新考虑我的决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62448-1465828.html

上一篇:中国第一车工!从技校生到与院士同台,拒绝美国天价邀约,只为祖国效力
下一篇:谈一谈如何用一周完成一篇SCI论文初稿
收藏 IP: 113.111.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