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IOTECH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BIOTECH

博文

傅向东|植物生长与氮素代谢协同调控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已有 3108 次阅读 2021-2-9 11:02 |个人分类: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文章链接

↓↓↓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2994-020-00027-w

​20世纪60年代,以半矮化育种为标志的“绿色革命”使得水稻和小麦产量大幅度提升,但也伴随着氮肥利用效率下降的缺点。化肥大量投入不仅增加了农业成本,也造成了土壤酸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同时增加作物产量,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员团队在期刊aBIOTECH发表了题为“Improving coordination of plant growth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点击题目或下方图片查看全文的综述文章,总结了参与植物氮素吸收、同化和利用过程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梳理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中氮信号转导通路,并结合本团队最新研究进展,创新性提出将植物作为统一有机体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碳氮代谢进行协同调控是实现作物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协同改良的有效策略。

1.png

氮肥利用效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氮吸收效率(Nitrogen uptake efficiency,NUpE)和生理利用效率(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NUtE)。植物主要依靠硝酸盐转运蛋白(Nitrate transporter,NRT)和铵态氮转运蛋白(Ammonium transporter,AMT)来完成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和转运,硝态氮在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和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的作用下转变成 NH4+;铵态氮在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GS/GOGAT)的作用下进入谷氨酸循环。此外,氮还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被植物细胞受体感知并引发胞内的氮信号转导通路。以往关于植物氮素利用的研究多集中于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目前水稻中克隆的相关基因相对较少,尤其是在高效高产育种中能够应用的基因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如何挖掘新的优异等位基因并应用于育种,仍然是科学家和育种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2.png

傅向东研究员团队提出将水稻产量(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氮素代谢作为统一的整体共同调节氮肥利用效率,并相继克隆了高产和氮高效基因DEP1GRF4NGR5等,为培育 “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绿色高产高效作物新品种提供助力。

3.png

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


Cite this article as:

Han, X., Wu, K., Fu, X. et al. Improving coordination of plant growth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BIOTECH (2020). https://doi.org/10.1007/s42994-020-00027-w


作者简介:

1.png

傅向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8年,“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荣获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担任植物学通报、JIPB、科学通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Frontiers in Plant Genetics and Genomics、生命科学、aBIOTECH等杂志编委。

面向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傅向东研究员在赤霉素信号途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协同调控机制及其育种应用研究领域获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不仅实现了基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且为农作物“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新育种策略。在Science、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Current Biology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多项突破性成果受到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和科技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文章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2994-020-00027-w



投稿、转载信息发布及合作等事宜请联系010-82109925/82109903


官方唯一投稿系统:http://www.abiotech.net

   6.jpg

长按关注:aBIOTECH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58049-1271415.html

上一篇:Nikolai Borisjuk|基因编辑在调节作物开花时间和种子休眠中的应用
下一篇:袁政|优化小穗发育和提高产量的分子和遗传途径最新综述
收藏 IP: 111.203.2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