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oogle

博文

对话笔记-关于文章翻译与解读的思考与启示

已有 3152 次阅读 2021-2-1 00:06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上周一直在翻译一篇文章,NEE生态学家必读的100篇论文,写好后给杨预展老师投了稿。几天以来老师在如此繁忙还反复修改我这篇翻译稍显笨拙的稿件,我很感动,对于自己翻译水平的缺陷也感到惭愧,希望加以时日可以不断提高。经老师修改后才发现译文原来可以像畅通无阻的道路,没有遇到沟坎。在文章与对话中,感受到了她对于文章的认真,对于读者的负责,感谢她的付出,我明白了许多翻译的道理,给我的研究道路带来思考。也感受到“生态学文献分享”公众号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关注,为什么和许多公众号不一样,投稿语言如此流畅,翻译的全文也如此优美而有力量。今天记下与杨老师的对话笔记,希望以后牢记。

1.翻译涉及”“”“的问题。百度百科查了一下,这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通俗的讲,译文要符合汉语言的特点,注重一句话的完整性,即内容、结构、文采,也就是内容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顺畅,语言载体的文采文学性。(来源百度百科)

2. 翻译全文并弄好,需要投入非常非常多时间,着急不来。但是认认真真磨练几篇,对个人的历练还是很大的。自己看懂一个东西和转成中文传达给别人,也是两回事。《离骚》里面有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200511_0a355cd1e805469a8b171343.jpg

3.写论文介绍时,需要读过后,放下。隔半天或者一天,消化吸收后,按照自己的意思理顺,直接写完。重要的数字,需要去文章确认。在写介绍时,看一下写一句等于自己还没有理解好,还不是写解读的时机。文章要一气呵成,一篇好论文,有时候可以在一个深夜写出来。

4. 有意义的东西,需要充分吸收其意,凝练精华部分分享,需要的人会自己读原文,不需要的,分享也没有意义。想起本科张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文章凝练后可以成为摘要,一篇文章好文章可以一句话讲明白。看书也一样,要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重点自己总结。

 

2021.1.31于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58034-1269942.html

上一篇:R语言生态学入门:介绍种群及其相互作用的方法(Primer of Ecology using R)-在线图书推荐
下一篇:[转载]NEE | 生态学家必读的100篇论文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1 肖隆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