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升
39岁离世的副教授,其博士论文后记令人动容
2025-9-30 14:53
阅读:389

9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历史学系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该院与历史学系副教授游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9月25日11时13分在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39岁。

微信图片_2025-09-30_145210_917.jpg

讣告发出后,引发了校内外师生与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少校友和网友在社交平台转发消息,表达哀悼之情。有人提到,这样一位年轻学者骤然离世,让人深感惋惜。

根据公开信息,游览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安徽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至201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硕士;2011年至2015年继续攻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冷战史。博士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成长为副教授,并加入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仅在几个月前,游览还曾参加研究院主办的讲座活动。2025年4月,他出现在华师大闵行校区的一场讲座中,与师生面对面交流。这些信息让不少人感到难以接受:一位还活跃在学术活动中的青年学者,如今已不在人世。

游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越南史、印支地区国际关系史,以及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近年来,他先后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包括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等。

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冷战国际史研究》《二十一世纪》、The China Review、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 等刊物上,这些都是该领域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平台。

在教学方面,作为副教授,他不仅承担课程讲授,还指导学生的研究工作。根据研究院官网的信息,他多次参加学术讲座和研究讨论,为区域国别研究和冷战史研究的推进贡献力量。

令人动容的论文后记

游览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他在2015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后记被不少网友转发。文字内容朴实真挚,没有华丽的修辞,却让人读来动容。

在后记中,他回顾了在冷战史研究中心七年多的求学过程,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成绩可能未必达到师长的期望,但这段经历对他而言极为充实。他逐一感谢了师长、同学和好友,尤其提到妻子在求学与生活上的支持,并表达了希望能一直相互扶持下去的心愿。

微信图片_2025-09-30_145217_476.jpg

在谈及父母与长辈时,他写道:“这些年来能够无甚忧虑地专心完成学业,家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近而立之年而尤令家中诸老仍挂念我的学习生活,心中不免愧疚,希望我的努力不会辜负他们的殷殷期盼。”

这些话语,如今在悼念文章中被频频引用,让大家看到了一个青年学者背后的家庭支持与个人真诚。

学界和公众的悼念,不仅是对个人的惋惜,也是一种集体性的追思。

类似的情况在近年并不少见。例如,南京大学一青年教授去世,其团队合作人员在论文致谢悼念:我们将此文献给她,愿她的精神能够像激励我们一样激励他人。”

在社交平台,网友们用转发、留言的方式表达怀念。有人写下“记住这位真诚的青年学者”,也有人感慨“科研道路并不轻松”。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任旭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34013-1504204.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