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升
多所高校停用Web of Science,替代方案有哪些?
2025-9-22 10:33
阅读:1057

近期,国际学术圈接连传来重磅消息: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不再续订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及其期刊引证报告(JCR)。

v2-c20559b149b1b4af081a97e234c32fe1_1440w.png

Web of Science是全球最权威的引文数据库之一,由科睿唯安公司开发维护。它收录了全球范围内的高质量学术期刊,提供文献检索、引用分析、期刊影响力评估等功能。其核心产品“期刊引证报告”(JCR)发布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长期被视为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黄金标准。

一、为什么高校纷纷停用?

经费压力是直接原因。Web of Science订阅费用昂贵,年均费用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人民币,且连年上涨。

清华大学图书馆在2024年12月25日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停订决定是基于“年度使用数据与成本核算结果”,旨在“保障核心学术资源的长期稳定订购,进一步提升经费使用效益”。

v2-11f5472720c0e7876cc875d994f2af00_1440w.png

2025年1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也跟进宣布暂停订购WOS旗下多个数据库,包括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科技会议文献引文索引(CPCI-S)。

v2-4c0e9e15d8d3d6e2d8c1ff0bfc31ec2f_1440w.png

此次暂停订购的数据库涵盖多个重要学术资源平台,其中包括:

 Web of Science(WOS)旗下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科技会议文献引文索引(CPCI-S),以及 IOP(英国物理学会)、ACS(美国化学会)、ACM(美国计算机协会)、APS(美国物理学会)多个领域的权威数据库资源。

二、对科研人员的影响

  • 停订WOS将直接影响师生的科研工作:

  • 无法直接访问WOS平台的文献检索和引用分析功能

  • 不能及时获取期刊影响因子和JCR分区数据

  • 需要适应新的文献检索平台和学术评价方式

WOS停用短期内会给科研人员带来文献获取、评价体系调整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挑战,但长远看有助于推动学术评价回归本质,促进开放科学的发展。科研人员需积极适应变化,利用替代资源,关注成果质量和社会价值,以应对变革带来的影响。

三、目前的替代方案有哪些?

  • 开放获取资源:如DOAJ、arXiv、bioRxiv等

  • 其他商业数据库:Scopus、Dimensions等学科特定资源:

  • PubMed、ERIC等专业数据库

  • 新兴开放平台:如OpenAlex等开放学术索引平台

国内一些高校也开始部署本土解决方案,如南京财经大学也宣布将于2025年停用Web of Science,转而使用本土开发的纬度学术资源在线和百链云图书馆等替代方案。

高校停订Web of Science是学术资源访问方式变革的一个缩影。在开放科学运动全球兴起的背景下,这场变革可能会持续深化,最终重塑整个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科研人员需要逐步适应这种变化,掌握多种信息获取渠道,才能在新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文1-科学网-lsf.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任旭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34013-1502987.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