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新青 (原文刊登于2016年8月14日北京晨报)(作者是朱康的女儿)
我父亲朱康今年99周岁,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赵县前大章乡北朱家庄村。这个三十年代仅有二百来户人家的庄村,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造就了六位抗日县委书记,我父亲就是其中之一。我父亲1933年16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身上有许多故事,他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经历过党内的各种运动,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极“左”政策的反感和对人的真诚和善良。
和蔼可亲的父亲曾与日本鬼子进行过面对面的战斗。抗日战争期间,1942年至1945年我父亲担任河北深束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县大队长是刁志真。有一次县大队被敌人包围,战斗中刁大队长身负重伤。刁大队长要求我父亲把他留下,给他两颗手榴弹,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我父亲坚决不同意,让战士抬着大队长,拼死突围。刁志真伯伯与我父亲是生死与共的患难之交。刁志真伯伯在解放后的运动中,也曾蒙受冤屈,受过错误对待。但我父亲坚信刁志真伯伯是好人,这给了刁志真伯伯极大安慰。
在解放战争期间,我父亲任石家庄地委城工部长、副书记。他所领导的城工部工作出色,城工部的许多同志工作在隐蔽战线,其中侦察员李智同志打入敌人内部为攻打石家庄以及清除敌特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李智是电影《虎穴追踪》的主人公李永和的原型,是现实版的余则成。
我父亲1954年调回北京,在轻工业部任基建司司长,食品工业部设计司司长,在与知识分子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善于学习,拜知识分子为师,尽自己所能保护知识分子。我父亲说他的工作是负责搭台,唱戏的主角是技术专家。
1958年北京轻工业学院成立,由总理周恩来任命我父亲为党委书记兼院长。在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学生的健康,我父亲多次召开院党委会议,研究如何让学生吃饱吃好。首先规定院领导不许动用学生粮油,其次是自己动手,养猪种菜,养奶牛,保证学生每周可以吃上有肉的菜。困难时期,学院几千师生几乎无人浮肿,被学生传为佳话。
在“文革”中我父亲屡遭批斗,被诬蔑为“死不悔改走资派”“现行反革命嫌疑”,经常被打得满身是血。但也有许多学生挺身而出保护他渡过难关。我父亲说他的强项是理解人、团结人。他最欣慰的是:他所在的单位没有划过“右派”,没有把谁打成反革命。他自觉抵制“左”的干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有益之事。
1943年春节前后,百姓生活困难,为帮助群众度过春荒,有干部准备强行向地主富农征粮。我父亲主张干部去给有威望的开明人士拜年,向他们说明情况。通过拜年,很多大户人家捐出了粮食,既解决了群众困难,又缓和了各阶层的矛盾。
按传统算法,到今年8月我父100岁,应了善有善报、好人长寿之说。
(deepseek 以此赋诗一首:
《五律·朱康前辈颂》
赵北生豪杰,烽烟铸铁魂。抬舆存战友,虎穴破敌门。拒左护贤士,办学滋蕙根。 百年证仁德,青史清名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7 0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