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青
赵汉青疑难杂症诊疗精选--突发性耳聋(38)
2025-10-2 11:34
阅读:662

周某,男性,48岁,企业高管,2024年2月25日初诊。主诉:左耳听力突然下降3天,伴耳鸣眩晕。患者节后复工因连续加班、饮食不规律后,早晨吃饭后突然发现左耳听力明显下降,伴持续性耳鸣,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急忙前往某三甲医院就诊,经听力检查诊断为“左耳突发性耳聋“,医生建议激素治疗,患者担心副作用,住院治疗2天后转而求治于赵汉青教授。

刻诊:自觉左耳听力减退,耳内胀闷,耳鸣如蝉,眩晕欲扑,恶心欲吐,吐出清稀涎沫,伴头痛,四肢不温,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胃中怕凉,大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弦。

赵教授认为,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中焦虚寒;中焦浊阴上逆,蒙蔽清窍,故见耳聋、耳鸣、眩晕;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见头痛、恶心、吐涎;脾阳虚衰,不能温煦四肢,故见四肢不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弦均为肝胃虚寒之象。处方:黄芪25g、法半夏10g、白芍15g、防风10g、羌活10g、独活10g、陈皮10g、茯苓15g、泽泻10g、柴胡12g、白术12g、黄连3g、吴茱萸9g、人参9g、石菖蒲15g、郁金15g、磁石20g(先煎)、生姜15g、大枣30g

用法: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连服7剂。

二诊(3月3日):患者精神转佳,左耳听力有所改善,耳鸣减轻,眩晕发作次数减少,恶心呕吐止,四肢转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药已对症,守方加减:原方去半夏、羌活,加山茱萸12g,川芎12g,继服7剂。

三诊(3月10日):左耳听力明显恢复,耳鸣基本消失,眩晕未作,食欲增进,体力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巩固疗效,处方:生黄芪20g、党参15g、升麻10g、葛根15g、蔓荆子12g、白芍12g、黄柏3g、石菖蒲10g、磁石15g(先煎)、炙甘草6g、大枣10g,7剂,水煎服。

【按语】

突发性耳聋属于中医“暴聋“范畴,《内经》云:“岁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耳聋,浑浑焞焞“;《医学心悟》指出:“耳聋、耳痛、耳肿、耳闭,皆属少阳经风热“。赵汉青教授指出,暴聋病机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肝气郁结,化火上扰;脾虚失运,清阳不升;肾精亏虚,耳窍失养均可导致暴聋。

本案患者因劳累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肝寒犯胃,浊阴上逆,清阳不升,故见耳聋、耳鸣、眩晕、恶心、吐涎等症;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弦均为肝胃虚寒之象。故赵教授辨证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清阳不升,治以温肝暖胃、降逆止呕、升阳通窍。

赵教授选用吴茱萸汤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功能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原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升阳益胃汤出自《脾胃论》,功能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两方加减合用,减黄连黄柏用量以反佐,既温肝暖胃、降逆止呕,又益气健脾、升阳通窍,正切本案病机。

本医案基于真实中医病案编撰,旨在展示赵汉青教授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思路。实际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赵汉青教授出诊信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汉青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4811-1504422.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