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青
赵汉青疑难杂症诊疗精选--复发性小细胞肺癌(34)
2025-9-28 17:26
阅读:641

刘某,男,66岁,退休工人,初诊日期: 2023年3月5日,主诉: 左肺小细胞肺癌术后1年余,复查发现双肺多发转移灶2周。患者1年半前方舱隔离时发现左肺占位,确诊为小细胞肺癌(ⅡA期),行左肺上叶切除术,并完成4周期辅助化疗,拒绝后续治疗。2周前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新见多发占位,考虑转移可能,肿瘤标志物CEA:25.6 ng/mL。患者拒绝再次化疗,遂寻求中医药治疗。

刻下:咳嗽,痰少色白质粘,气短乏力,动则加重,汗出多,恶风,纳呆食少,口干不欲饮,睡眠尚可,二便调,面色白,语声低微,形体消瘦。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薄白微腻,脉沉细无力。

赵汉青教授认为,患者癌瘤手术及化疗后未经中医调养,金破气耗,正气大伤,此为本虚。肺气亏虚,卫外不固,故见气短乏力、汗出恶风;脾失健运,故纳呆食少;气虚推动无力,加之手术金刃损伤脉络,瘀血内停;肺失宣降,津液不布,痰浊内生;痰瘀互结,兼夹余毒未清,酿生癌毒,循经播散,发为转移,舌脉亦为气虚阴伤、痰瘀内阻之象,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候。治宜益气养阴,扶正培本,化痰祛瘀,解毒散结,祛除邪毒,处方:生黄芪30g、太子参20g、玄参15g、麦冬15g、白术15g、茯苓15g、浙贝母12g、山慈菇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20g、丹参15g、莪术9g、鸡内金12g、甘草6g、防风10g、五味子6g

用法: 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14剂。嘱患者饮食清淡营养,避风寒,畅情志,适劳逸。

二诊(3月19日):患者精神好转,气短、乏力、汗出、恶风均较前减轻,咳嗽减少,食欲改善。舌暗淡,苔薄白,脉细。药已中的,效不更方,原方加枳实10g、清半夏10g、南方红豆杉6g,继服28剂。

三诊(4月16日):诸症持续好转,体力明显增强,可散步半小时。舌淡红,苔薄白,脉较前有力。守方加减,调整如下:原方黄芪增至50g,加女贞子15g、僵蚕10g,续服28剂。

四诊(5月14日):诸症持续好转,自觉生活无明显影响,舌偏红,苔薄白,脉略滑,原方加白英10g,续服28剂。

五诊(6月11日):自觉无明显异常,偶有咳嗽,舌偏红,苔薄白,脉略滑,复查胸部CT示:前片所示双肺占位消失,肿瘤标志物CEA降至18.3 ng/mL,守方续服28剂。

六诊(7月9日): 此后患者坚持每月复诊一次,随证调方,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至2024年3月患者病情稳定,CEA维持在10-15 ng/mL之间,生活质量良好,后以丸药调养。

【按语】

赵汉青教授诊治本例小细胞肺癌术后转移患者,深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经旨。肺癌术后转移,根本在于正气内虚,无力抗邪,致使癌毒走窜。治疗上,单补易留邪,纯攻易伤正。故立“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将扶助正气与攻逐癌毒有机结合。方中重用黄芪、太子参、白术等益气养阴以扶正;同时选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莪术等解毒化痰瘀以祛邪。现代研究表明,扶正祛邪方药不仅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能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相关炎症、抑制免疫逃逸等有关。

本医案基于真实中医病案编撰,旨在展示赵汉青教授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思路。实际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赵汉青教授出诊信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汉青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4811-1503925.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