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性,38岁,公司职员,2024年3月10日初诊。主诉: 精神行为异常1月余。患者过年期间因感冒后出现情绪不稳,时而沉默寡言,时而无故嬉笑,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2月底症状加重,出现发作性头部、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狂躁,每日发作2-3次,每次持续1-2分钟。在北京某医院经脑脊液检测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抗NMDAR脑炎“。接受西医综合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不稳定,经朋友介绍求治于赵汉青教授。
刻诊:神情呆滞,反应迟钝,语言謇涩,口角流涎,胸闷脘痞,纳呆寐差,大便黏滞不爽,家属告知每日仍偶有意识丧失、无故嬉笑或欲奔跑逃出。舌质暗紫,苔黄厚腻,舌下络脉迂曲,脉滑数。
赵教授认为,患者感冒后外邪入里,炼液成痰,痰阻气机,气滞血瘀,最终形成痰瘀互结之证。痰瘀上扰清窍,神明被蒙,故见精神行为异常、反应迟钝;痰瘀阻络,引动肝风,故见类似癫痫发作;痰浊中阻,故见胸闷脘痞、纳呆;舌暗紫、苔黄厚腻、脉弦滑均为痰瘀互结之象。治宜涤痰开窍,处方:制南星12g、石菖蒲12g、枳实12g、茯苓15g、桃仁15g、柴胡12g、香附12g、木通9g、赤芍15g、半夏12g、大腹皮12g、青皮9g、陈皮12g、桑白皮12g、苏子12g、生甘草12g、竹茹12g、人参9g、郁金15g、远志12g、丹参20g
用法:每日1剂,2次服用,7剂。
二诊(3月17日):患者神情较前清爽,反应较前灵敏,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计划出院回家康复治疗。舌暗减轻,苔薄黄腻,脉弦滑。痰瘀渐化,守方加减,原方加天麻12g、金礞石20g,继服14剂。
三诊(3月31日):精神行为基本正常,抽搐未再发作,记忆力改善,纳食增进,每日可正常睡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考虑痰瘀已去大半,正气未复,改用益气活血、健脾化痰法巩固疗效。处方: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石菖蒲10g、远志10g、丹参15g、当归12g、生甘草6g。28剂,水煎服。
随访(2024年6月):患者病情稳定,精神行为正常,认知功能明显改善,已恢复正常生活。复查各项指标良好,嘱西药需遵医嘱服药。
【按语】
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属于中医“癫证“、“痫证“、“痴呆“等范畴。《医林改错》云:“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作梦一样“;《奇效良方》指出:“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赵汉青教授指出,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机主要与痰、瘀、风三者密切相关:痰迷心窍,神明不安;瘀阻脑络,灵机失用;风动抽搐,眩仆倒地。
本案患者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认知障碍,符合痰瘀互结、蒙蔽清窍之证。痰瘀互结,上扰清窍,故见精神行为异常;瘀阻脑络,灵机失用,故见认知障碍;痰瘀引动肝风,故见癫痫发作。赵教授选用癫狂梦醒汤合涤痰汤治疗,癫狂梦醒汤出自《医林改错》,功擅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原治癫狂证;涤痰汤出自《奇效良方》,功专涤痰开窍,原治中风痰迷心窍。两方合用,痰瘀并治,切中病机。同时要注重中西医并用,在免疫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可减轻激素副作用,缩短治疗周期,提高疗效,防止复发。
本医案基于真实中医病案编撰,旨在展示赵汉青教授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思路。实际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汉青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4811-150243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