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某,男,42岁,2024年3月10日初诊。主诉:多饮、多尿、烦渴2年余,加重3个月。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烦渴,每日饮水量高达5000-6000ml,尿量增多,每日小便次数达20余次,夜间需起床排尿5-6次,严重影响睡眠。曾在某西医院检查,尿比重稳定在1.002-1.004,颅脑MRI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曾服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初期有效,后效果不明显且出现头痛不适,遂求治于赵汉青教授。
刻诊:精神疲倦,面色少华,腰膝酸软,心悸失眠,健忘,小便频数,色清量多,每晚夜尿4-6次,舌淡苔白,脉细弱。
赵教授认为,患者久病伤肾,肾气不足,固摄无权,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量多;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故心烦失眠;心肾不交,精气不足,故健忘、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心肾两虚之象。治宜调补心肾,涩精缩尿,用桑螵蛸散加减,处方:桑螵蛸15g、龙骨30g(先煎)、醋龟板20g、党参15g、茯神15g、远志10g、石菖蒲10g、当归12g、益智仁10g、覆盆子12g、山茱萸12g、五味子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
二诊(3月17日):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口渴减轻,每日饮水量减少至约3000ml,夜尿减至2-3次,睡眠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药已对症,守方加山药30g健脾益肾,继服14剂。
三诊(4月7日):诸症进一步改善,每日饮水量2500ml左右,小便日7-8次,夜尿1-2次,尿比重升至1.010。舌红润,苔薄白,脉缓。加服桂附地黄丸守方续进1个月。
四诊(5月5日):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每日尿量2000ml左右,尿比重1.015,生活恢复正常。嘱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嘱自服无比山药丸1月善后。
【按语】
尿崩症是缺乏抗利尿激素或肾脏对ADH不反应而排泄大量稀释性尿,临床以多饮和排大量低比重尿为特点。中医多将其归属于“消渴”范畴,病机关键为肾元不固,阴津耗伤。赵汉青教授选用桑螵蛸散出自《本草衍义》,由桑螵蛸、龙骨、龟板、人参、茯神、菖蒲、远志、当归组成,具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之功。传统应用于心肾两虚之小便频数、遗尿、遗精、心神恍惚、健忘等症。本案中,患者表现为多饮多尿、心悸失眠、腰膝酸软、健忘等心肾两虚症状,故用桑螵蛸散加减治疗。方中桑螵蛸补肾固精缩尿,《本草备要》谓其“益精气,固肾,治虚损梦遗、遗尿”;龙骨、龟板潜镇安神、益肾养阴;参、归双补气血;茯神、远志、菖蒲交通心肾;加益智仁、覆盆子、山茱萸增强补肾缩尿之力。全方共奏调补心肾、交通上下、补养气血、涩精止遗之功。
本医案基于真实中医病案编撰,旨在展示赵汉青教授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思路。实际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9 0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