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hong52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hong5250

博文

《随机过程》是如何偷换概念的

已有 920 次阅读 2024-2-20 07:55 |个人分类:随机过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数学思维过程中,不加说明地用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去代替原有概念进行假设、推理或证明,因而产生的违反同一律逻辑错误。如果是有意识地、自觉地偷换概念,就是诡辩。

牛顿创立《微积分》时偷换概念,在求导过程中不加说明地∆x=0代替∆x0,或用∆x0代替∆x=0,产生了著名的“贝克莱悖论”

英国大主教贝克莱(Berkeley)强烈指责牛顿是有意识地偷换概念,《微积分》是“分明的诡辩”,引发了数学史上持续150年的第二次数学危机,导致《微积分》理论险被推翻。

后来柯西(Cauchy)将极限概念作为《微积分》的理论基础,才彻底消除了牛顿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解除了数学史上的第二次危机。

随机过程偷换概念典型案例分析

以布朗运动基本假设推理过程为例,分析并说明《随机过程》教科书用随机变量X(t)代替时间函数X(t)“偷换概念逻辑错误

随机变量X(t)和时间函数X(t)的数学符号虽然完全相同,但它们是两个分别定义在样本空间Ω和时域T上的不同函数,因此,随机变量X(t)和时间函数X(t)是两个内涵与外延完全不同的数学概念。

时间函数X(t)t时刻只有“唯一一个”确定的取值,而随机变量X(t)t时刻有多个无穷多个与样本空间Ω对应的取值,随机变量X(t) t时刻的所有取值服从某种概率分布。

1《随机过程》为了刻画1所示的“连续随机运动”过程首先“假设布朗运动X(t)t的连续函数,并进一步解释X(t)在物理上表示一个布朗粒子在t时刻的位移。

图 布朗运动94-4.png

1 布朗运动位移曲线

分析布朗运动X(t)是定义在时域T上的连续函数,因此,《随机过程》的研究对象布朗运动X(t)是时间函数X(t)而不是随机变量X(t)

2)《随机过程》将时间区间[0,t]进行 n等分,并用Xi表示第i个时间段内的时间函数X(t)的增量,则布朗运动X(t)可写为

X(t)=X1 +∆X2++∆Xn

分析随机过程》将布朗运动X(t)表示为“n个时间函数增量之和”

3《随机过程》不加说明地n个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增量之和”代替了“n个时间函数增量之和”,将布朗运动X(t)表示为:

X(t)= n个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增量之和

分析《随机过程》随机变量增量之和”偷偷代替了时间函数增量之和”不加说明地将布朗运动X(t)从时间函数X(t)偷换为随机变量X(t)

4)《随机过程》根据“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之和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 的中心极限定理出了 “布朗运动X(t)服从0σ2t正态分布”的结论,并将其作为布朗运动定义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分析《随机过程将布朗运动X(t)从时间函数X(t)偷换为随机变量X(t)之后,又将随机变量X(t) 服从0σ2t正态分布的性质当作布朗运动X(t)定义中的基本假设,从而在布朗运动定义(基本假设)中隐藏了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必将导致《随机过程》理论在逻辑上不能自洽。

事实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领域大量的实验观测结果表明:布朗运动位移不服从正态分布1所示的连续随机运动”曲线是功率谱密度与频率的平方成反比的红噪声Red Noise)。

随机过程在逻辑上不能自洽

《随机过程》根据“布朗运动X(t)服从0σ2t正态分布”的布朗运动定义(基本假设),推导出了布朗运动X(t)具有常返性的结论,也就是说,存在任意大的t,使得X(t)=0即从原点出发的布朗粒子最终一定会返回原点无穷多次。

假设在t时刻返回原点X(t)=0直接计算X(t)的方差,

D[X(t)]=D[0]=0

显然,与布朗运动定义(基本假设)给出的方差D[X(t)]= σ2t相悖,导致《随机过程》理论在逻辑上不能自洽。

结论

牛顿在《微积分》中“偷换概念”逻辑错误产生的“贝克莱悖论”,引发了数学史上持续150年的第二次数学危机。《随机过程》中的“偷换概念”逻辑错误导致《随机过程》理论在逻辑上不能自洽,也必将引发一场重大数学危机。

  

参考

[1]Gregory F. Lawler. 随机过程导论[M]. 张景肖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发现《随机过程》教科书逻辑悖论的原理及方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8723-1326016.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8723-1422275.html

上一篇:概率研究中的悖论
下一篇:一图看懂《随机过程》教科书偷换概念逻辑错误
收藏 IP: 59.66.101.*| 热度|

15 王涛 宁利中 郑永军 孙颉 钱大鹏 尤明庆 杨学祥 崔锦华 李学宽 王从彦 刘跃 贾玉玺 窦华书 杜占池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