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7,到大朝驿站。在路旁的小店门口休息了一下,吃了东西,买了一瓶啤酒。直到13:42出发。
正准备出发的时候,后面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徒步赶来。看样子50多岁,鞋子、背包、登山杖等都很专业。不像我,拿跟竹竿就走了,竹竿还是半道捡的(捂脸)。这是路上第一队也是唯一一对从昭化出来并追上我的。我问他们几点走的,他们说是8点。惭愧,我早出门1小时,看来我走慢了。
之前在牛滚凼出来到新铺之间,遇到一个从剑门关向昭化方向徒步的,他是早上5点多出门的。他们都是很专业的样子。
休息的小店
大朝驿过去是一个官方的驿站。现在仍然是一个规模不太小的聚落。有客栈可以住宿。很多野外徒步的团队,有建议在此住宿的。不过我问了小店的老板,她说从大朝驿到剑门关的路,其实还没有到昭化远,而且这一段以下坡和平路为主。好走。我于是继续出发,打算打不了走到天黑。老板问我为啥不跟后面赶来的两人一起走,我说他们可能还要补充一下,我就先走了。其实我是担心跟他们步调不一致,路上尴尬。
大朝驿出来又是下坡。路过一个“老虎洞”的地方,实际上是山体巨石崩落,搭在一起形成一个门洞的样子。这些巨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砂岩和砾岩的夹层。
这座石桥被称作“铁闩子桥”,是因为铺桥的巨大石板之间,镶嵌有铁闩。
桥头有一颗巨大的古树,标牌显示为400年树龄的“楝树”,不知道是不是苦楝。
铁闩子桥再往前走下坡,与公路相交。这里突然路牌只是不明了。马路对面有一座斜斜倒倒的木桥,我走过去发现道路都在草丛中,不清楚是不是路。犹豫了一阵,周围也没有人可以问路。干脆沿着公路往前走。
走到一段看到下面图片所示的道路。原来我的路线是对的。古道因为修公路被占据了。公路旁边有一条小溪,溪对面有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部分路段根本走不通,幸亏我没有走到对面去。
下面这座石桥叫“望夫桥”,也叫寡妇桥,据称是明代产物。看这座桥,石板栏杆还有雕凿,年代应该比较久远,至少不是近几十年的产物。因为河面并不宽大,现在修桥一般不会修栏杆,更何况还以石板做护栏。
由望夫桥过河,在河对面行走,石板路如下图所示,很多石板表面磨光,还有一些凹陷,看来确实是过去的古道无疑。
松宁桥,大概因桥旁两颗巨大的松树而得名。标牌上写明这两棵大树是“铁坚油杉”,树龄分别是600和700年。
由此向前,古道一直傍着小溪走,路边陆续出现一些沿路排列的柏树,年龄在几百年到1000多年不等。
松宁桥边有一方古碑,石刻内容已经看不清楚了。碑面上贴有一副对联:寄拜古碑为父母,保佑孩童寿命长。是真实的民间行为,还是有人故意为之呢?不得而知。我有一个同事是贵州黔东南的人,他称他们老家有拜树为干爹的习俗。不确定广元是否也有这样的风俗,如果有我倒觉得这种风俗有助于保护古木。
上面这幅照片值得注意。一方面,石板表面因为常年被人踩踏,已经出现了光滑的凹坑,这是时间的象征。另一方面,路边立了几块石板,起到防护栏的作用。这种情况据说在普安镇附近的翠云廊核心景区保存了很多,称为“拦马墙”。
从松宁桥过来,有很多超过1000年的古柏。
我在这里遇到两队从剑门关过来的徒步队伍。他们说并不打算走到昭化去,而是在前面什么地方坐车返回剑门关。
这种房比较特别。墙面的下部可能是夯土墙或者石头砌墙,上部是木柱支撑,在木柱之间用竹篾编制篱笆,然后敷上泥土。小时候我们家有一面墙就是这么做的。我们村以前有好几家的房子都是这样。这是在物质匮乏贫穷时代的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过去很普遍。
古道从这个房子右侧穿过,开始上坡。
这个亭子的地方叫高庙铺。据说这附近过去有关帝庙,但是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
从高庙铺向够对面看,可以看到几乎是垂直、裸露的石壁。这是剑门关的一部分。此时是15:30。
高庙铺向前走一段,就到“介牌子”。明清时代,这里是昭化县和剑阁县的分界点,路旁有石制的介牌,但是现在只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基座。
石板路面上的防滑錾痕
古道在任家垭,从民居屋檐下穿过。
任家垭的一处墙壁,夯土墙为基,外墙敷上白灰。能敷白灰在过去说明是富裕家庭。
任家垭过后,路边是不是冒出一块古诗的牌子,展示历朝历代走过这条路的古代文人骚客留下的作品。
下面两张照片所示的路段,道路直接在裸露的砂岩上开凿。为了防滑,搞了很多錾痕
下面两张图片中的公路几乎是水平的,以他们为参照可以看出这里的岩层是倾斜的。是砂岩与泥岩的夹层。泥岩相对较软,当地农民就在泥岩所在岩层打洞。这种洞主要用来存放红薯,所以叫“苕窖”。
杜甫的“剑门诗”。从这里向前方远眺,可以看到剑门关,两边高耸的山体和近乎垂直的石壁之间,有一个狭窄的隘口——剑门关。
走到这里是16:43。从这里开始几乎全是下坡路,我的膝盖开始不舒服了。越走越慢。
上面两张照片中,两山中部的隘口就是剑门关。
对面的石壁和类似于“元阳石”的山体。如果不考虑岩石的性质,我觉得这里也可以视为丹霞地貌。不过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砂岩,剑门关则以砾岩为主。
路旁发现几株野生的百合
走到剑门关北门附近的公路桥,在大朝驿遇到的两个人已经赶上来了。
到了北门这个石碑处,我给他们拍照,也请他们帮我拍照。此时18:05。全程徒步完成。
总耗时11小时。
网上说这一段路线一般耗时9小时。那一堆夫妻比我晚1小时出门,他们是很专业的,走了10小时。看来我确实不够专业。
不过我还是不错的。这次本来就是来溜腿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段含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6370-149368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