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mi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nmingduan 绝不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

博文

科研的分工

已有 3702 次阅读 2020-6-24 16:10 |个人分类: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赵建民老师在博客中提到这样一段话: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238947.html

~~~~~~~~

和计算尺一样,Matlab就是一个计算工具,对于大多数工科生他们只要求会算,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去开发工具。开发一个只供自己用的工具,不仅很不划算,也不符合互联网时代开放、透明、共享、免费的特征。就像一个优秀的厨师不可能也擅于种菜、养猪。并不是每一个科技人员和工程师都要精通各种算法语言。EXCEL也有很强的数据处理甚至编程功能,但是很多学生可能不会用。当然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领域,Matlab的算力大概就不够了。

~~~~~~~~

这之中,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点,是工作要有分工。

因为每一个人得精力都是有限的。厨师的责任是做好菜,不是养猪。当然,怎么挑肉好吃的猪,也应该是厨师的本事之一。我们现在的问题在于,大家都不养猪,就等着作厨师。这样子。人家猪肉一断供,就玩完。

第二点,有时候分工很难分清楚。

科研中对工具的依赖,又与厨师对猪肉的依赖不同。一些应用性的工作,借助软件去完成,是常态。操作人不需要知道软件包的核心算法是什么。

但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或者工作做到一定的细致程度,工作人员可能需要仔细辨别软件的内在过程。黑匣子有时候会有陷阱。以前科学网里有人讨论过同一套数据,matlab与excel的回归拟合结果不同。我们该信哪一个?

前不久我和师弟模拟了一套数据,测试一下matlab对微小变化特征的检测。发现有点不靠谱。问题出在哪里呢,很难讲。


补充一点。

昨天看徐中民老师的公众号,提到达尔文在环游世界过程中带回的化石,是由不同的专业人士进行识别、分类的。我看过《起源》——描述达尔文生平的传记小说,其中提到的化石标本数量巨大。这些东西都由达尔文自己来识别,恐怕就是中国那种皓首穷经的状态吧。所以要有分工。

不然累死也察觉不出来进化论来。

我突然想,华莱士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但是为什么今天人们一提到达尔文而非华莱士?前者之所以影响力更大,跟他所占据的证据更充分、描述更细致有没有关系?华莱士是个单干户,可惜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6370-1239209.html

上一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下一篇:注疏与解读——从易中天的三层“中华梦”说起
收藏 IP: 210.26.55.*| 热度|

6 郑永军 黄仁勇 朱晓刚 杨顺楷 王启云 张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