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刊(Special Issue)聚焦于期刊发稿范围中某一专题研究领域的一系列研究文章,通常围绕一个特别新的主题,一个新兴的领域,或一个现有研究问题的新视角。
Wiley 不定期推出各领域正在征稿的优质特刊,期待您的投稿!
征稿特刊
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尖端化学工程解决方案
Cutting-Edge Chemical Engineering Solutions for Renewable Energy
本期特刊截稿日期:
18 July 2025
特刊简介:
随着对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迫切,全球正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变。化学工程通过开发优化能源生产、储存和转换的技术,在这一转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生物燃料和制氢到太阳能转换和先进的储能材料,化学工艺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效率和可扩展性的核心。本特刊重点关注化学工程如何为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做出贡献,提供可改变能源格局的创新方法。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步,但可再生能源领域仍面临重大挑战。当前的挑战包括提高能源转换过程的效率、开发具有成本效益的材料以及扩大技术规模以实现大规模应用。此外,将可再生能源整合到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中也存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化学工程师的任务还包括尽量减少这些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可持续解决方案不会以牺牲生态平衡为代价。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用多学科方法,并在工艺优化、催化剂开发和绿色化学原理方面进行创新。
本特刊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平台,介绍应对可再生能源领域这些挑战的前沿解决方案。我们邀请论文探讨生物质转化、电化学储能、碳捕获和利用以及提高能源效率的催化剂和新型材料的开发等主题。强调将可再生能源技术融入化学工艺、放大创新和生命周期评估的研究将被优先考虑。本特刊旨在弥合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促进跨学科合作,通过化学工程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
本期特刊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Advanced catalysts for biomass conversion and biofuel production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storage via electrochem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nnovations
Photocatalytic systems for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 through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es
Energy-efficient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客座编辑:
1:Ho SoonMin
IN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Malaysia
2:Zhenjiang Shen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扫码或复制链接查阅特刊更多信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toc/10.1155/8293.si.892330
征稿特刊
聚合物工程: 创新与应用
Polymer Engineering: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
本期特刊截稿日期:
04 July 2025
特刊简介:
聚合物工程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在汽车、医疗保健、电子和能源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聚合物科学的创新使材料的机械、热和化学性质得到增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轻、更强、用途更广。
尽管聚合物科学取得了诸多进步,但该领域仍面临着重大挑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开发。这些挑战包括需要更具可持续性的聚合物生产工艺、减少合成聚合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提高材料的可回收性。此外,对聚合物性能的要求,尤其是在高压力环境下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挑战材料设计的极限。解决耐久性、生物相容性和多功能性等问题,同时确保经济可行性,是当今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本特刊旨在捕捉聚合物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重点关注新型聚合物材料和技术如何改变工业,以及如何为紧迫的全球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我们诚邀对新型聚合物合成、先进加工技术以及具有增强特性的功能聚合物的开发进行探讨的作者投稿。我们尤其鼓励对可持续材料、聚合物回收利用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研究。本特刊旨在弥合聚合物工程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促进多学科方法的发展,从而塑造该领域的未来。我们欢迎原创研究和评论文章。
本期特刊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Biodegradable polymers and sustainable materials
High-performance polymers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
Smart polymers and stimuli-responsive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Innovations in polymer processing techniques
客座编辑:
1:Voon Loong Wong
Xiamen University Malaysia
Malaysia
2:Kean-How Cheah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 China
3:Suganti Ramarad
Heriot-Watt University Malaysia
Malaysia
扫码或复制链接查阅特刊更多信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toc/10.1155/8293.si.294975
征稿特刊
可再生能源生产中的化学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Renewable Energy Production
本期特刊截稿日期:
25 July 2025
特刊简介:
随着对清洁和可持续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化学工程在开发和优化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需要开展创新研究,以应对可再生能源生产(包括但不限于生物燃料、氢能、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在技术、环境和经济方面的挑战。
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先进的催化过程,开发新材料和新型反应器设计,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效率和可行性。我们需要对可再生能源过程的基本机制和实际应用有新的认识,以解决可扩展性、成本效益和环境影响等问题。
本特刊旨在提供一个分享突破性研究的平台,从而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创新并为政策提供参考。通过促进高质量原创研究和评论文章的多样化收集,本特刊将为支持全球向可持续能源系统过渡的化学工程解决方案的进步做出贡献。特别欢迎利用跨学科方法,将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环境工程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相结合的研究。
本期特刊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Advanced catalysts for biofuel productio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dvanced catalysts and materials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storage technologies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Process optimization for wind energy systems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to chemical processes
客座编辑:
Adrián Bonilla-Petriciolet
Instituto Tecnológico de Aguascalientes Mexico
扫码或复制链接查阅特刊更多信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toc/10.1155/8293.si.781015
期刊简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工业规模的化学品生产、加工、运输和使用技术的研究成果。
作为 Wiley Forward Series 的一部分,该期刊提供简化、快速的出版体验,并特别强调完整性。作者可获得切实可行的支持,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其作品的影响力和可发现性。
Citation Impact
2023 CiteScore (Scopus): | 4 |
2023 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 (Clarivate): | 0.34 |
2023 Journal Impact Factor (Clarivate): | 2.3 |
担任客座编辑可以为您带来一系列益处,包括但不限于:
为所在的研究领域创建一个成果汇集与持续交流的平台;
在专业团队支持下了解出版流程,获得编辑经验;
强化与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联系网络,提升在领域内的个人与学术影响力;
获得所在机构/组织的认可,助力未来职业发展。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担任客座编辑
Shaping the future of Science!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立即申请!
https://uao.so/pct567c0d0
如您符合要求,我们将会在15个工作日内联系您
*我们认为影响因子并不是衡量一本期刊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正在改进衡量和提升 Wiley 期刊影响力和作者科研成果影响力的方式。在未来,我们将采用更广泛的基于期刊和基于文章的评价指标,以提供更丰富的形式来展示期刊表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