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铈颗粒表面水化膜的形成以及对Zeta电位影响
2025-4-17 13:25
阅读:388
氧化铈(CeO₂)颗粒表面的水化膜(水合层)会导致等电点(IEP)pH 增大,本质上是由于水合作用改变了表面官能团的解离行为和电荷特性。
前期博文:科学网—双电层模型及Zeta电位的测试原理(电泳法) - 黄振鹏的博文
科学网—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水化,水合与水解区别 - 黄振鹏的博文
一、表面水合层的形成与官能团结构二、水合层对表面电荷的影响三、水合膜对表面酸碱性的调制
氧化铈(CeO₂)颗粒表面的水化膜(水合层)的形成是其在水溶液中与水分子通过化学和物理作用逐步形成的多层结构,具体形成过程可从表面活性位点、分子间作用力及动态平衡来理解
一、表面活性位点与初始水合作用1. Ce⁴⁺离子的强亲水性2. 表面羟基化反应二、多层水合膜的构建1. 第二水合层:氢键网络扩展2. 动态平衡与水合层厚度三、水合膜形成的关键驱动力1. 热力学驱动:表面能降低2. 配位场稳定化3. 溶液环境促进四、水合膜的结构特征
氧化铈(CeO₂)颗粒表面的羟基(-OH)数量增多时,等电点(IEP)会向更高的 pH 值方向移动(即 IEP 增大),这一变化与羟基的解离行为、表面电荷分布及水合作用密切相关,具体机制如下:
一、羟基的两种解离状态与表面电荷二、羟基数量增多对 IEP 的具体影响机制1. 表面正电荷密度增加2. 水合作用增强与质子化倾向3. 纳米尺寸效应的强化相关实验证据与理论支持:纳米颗粒 vs. 块体材料四、例外情况与干扰因素1. 羟基化学环境的差异2. 其他官能团的竞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振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0811-1482364.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