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水热法制备氧化铈纳米颗粒及其球形团聚 - 黄振鹏的博文
为什么晶粒尺寸随水解温度升高(150–240°C)和初始盐浓度增加(0.1–0.5 mol/dm³)呈增大趋势?


晶粒尺寸随水解温度升高和初始盐浓度增加而增大的现象,可从晶体生长动力学、过饱和度变化及分子运动特性三方面进行机制分析。
基本理论:吉布斯 - 汤姆逊效应、扩散控制生长模型
一、
吉布斯 - 汤姆逊效应(Gibbs-Thomson Effect)
2.
在晶粒生长中的作用
二、扩散控制生长模型(Diffusion-Controlled Growth Model)1. 核心假设晶体生长过程受溶质从溶液主体向晶体表面的扩散速率控制,而非表面反应速率(即表面反应速率远快于扩散速率,表面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三、两者在晶粒生长中的协同作用吉布斯 - 汤姆逊效应 vs. 扩散控制:
浓度的影响差异:
以上从晶体生长动力学、过饱和度变化及分子运动特性三方面进行机制分析一、温度升高:【加速水解反应、提升离子扩散速率、促进奥斯特瓦尔德熟化、降低生长活化能;从而导致晶粒生长速率>成核速率,尺寸增大】
1. 水解反应速率与过饱和度调控高温加速水解反应:
热水解过程中,Ce⁴⁺离子与水反应生成羟基络合物,最终脱水形成 CeO₂晶核。温度升高(150–240°C)显著加快水解反应速率,使溶液中溶质的过饱和度快速达到临界值,促进晶核形成后的生长阶段占主导。
过饱和度降低与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高温下,小晶粒溶解、大晶粒生长的奥斯特瓦尔德熟化效应增强。温度升高时,溶液中的离子更倾向于在已有大晶粒表面沉积,而非形成新晶核,导致晶粒尺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 分子扩散与晶体生长动力学
二、初始盐浓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机制【供更多 Ce⁴⁺离子,使生长过程占主导,降低界面张力,促进离子堆积】
1.
成核与生长的竞争关系低浓度(0.1 mol/dm³):溶液中 Ce⁴⁺离子浓度较低时,初始成核数量较少,每个晶核可获取的离子资源有限,生长速率较慢,最终晶粒尺寸较小。
高浓度(0.5 mol/dm³):虽然高浓度可能在初期形成更多晶核,但 Ce⁴⁺离子浓度足够高,能持续为晶核生长提供原料,使生长过程超过成核过程,最终晶粒尺寸随浓度增加而略有增大(而非因晶核过多导致尺寸减小)。
2. 溶液离子强度与界面张力高浓度下离子强度增加:初始盐浓度升高时,溶液中离子强度增大,可能降低晶核表面的界面张力,使晶体生长的能量壁垒降低,促进离子在晶核表面的吸附和堆积,加速晶粒生长。
配位离子的影响:硝酸铈铵溶液中的 NO₃⁻离子可能与 Ce⁴⁺形成络合物,高浓度下络合平衡改变,释放更多自由 Ce⁴⁺离子参与水解,间接促进晶体生长。
三、共同作用:高温与高浓度的协同效应高温放大浓度效应:在高浓度条件下,高温进一步加速 Ce⁴⁺离子的水解和扩散,使晶粒生长的 “原料供应” 和 “传输效率” 同时提升,晶粒尺寸增大趋势更显著。
结晶热力学驱动:立方萤石结构的 CeO₂在高温高浓度下更易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大晶粒,而非动力学控制的小晶粒,符合晶体生长的 “能量最低原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振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0811-148221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