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zhouchangwan 余小波和学生们的周末沙龙

博文

读书不觉春已深——第二次线上沙龙(2020.4.17李泓达)

已有 3417 次阅读 2020-7-3 17:39 |个人分类:沙龙纪实|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时间:2020年4月17日晚七点

地点:腾讯会议

主持人:李泓达

撰稿:李泓达

参与者:余小波、廖毅、张金峰、唐兴、肖惠卿、张亮亮、童雨溪、沈晓岚、黄好、李泓达、徐淼、张择宾、袁琳、彭悦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新学期已然近半,随着国家防治措施的强力实行,全国疫情形势一片向好。虽然返校时间还未确定,为了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大家也逐渐适应了居家工作与学习的“新常态”。距新学期首次线上沙龙已一月有余,大家的近况如何?余老师及同门间互相牵挂着。因此,本次线上沙龙围绕着大家近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这一主题展开。

分享从研一的同学开始,张择宾汇报了近期课程学习情况和学位论文开题进度。近期的主要精力在线上课程的学习上,学期过半,前半期的课程均要面临结课,各门课程的结课论文作业也都集中在了一起,同时线上学习中老师们的任务要求也较在校时有所增加,因此一个半月来,张择宾甚觉忙碌。其次,他汇报了自己论文开题的进度。在与余老师、《质性研究方法》课程中朱恬恬老师及同学的交流后,张择宾认识到了自己的论文选题范围过大、研究指向不明的问题。对此,他表示要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这一研究方向上深入挖掘,以期拟定更为适宜的题目,再与余老师及同门进行交流。

image.png

袁琳的分享主要围绕课程与课外学习、论文撰写及学位论文选题展开。为完成课程作业,袁琳广泛阅读文献、积累材料、做整理分析工作,尤其是在准备质性研究方法课程的开题报告中,阅读了大量有关核心素养界定、测量培养提升的论文,她表示这对其之后学位论文的资料收集与选题也将有较大帮助。研一课程较多,袁琳认为课程学习是主要任务,但在家学习也不失为拓展阅读的好时机,在刘声涛老师的推荐下,袁琳阅读了《乡土中国》、《梦的解析》两本著作,收获颇丰。论文撰写,她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江苏高教》学术研讨会的征文,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袁琳积极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领域的学术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论文选题方面,她在课程学习中受到启发,计划将研究方向切入到教育质量评价中更细化的问题,并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来思考可行的题目。

image.png

经过上次沙龙余老师的指导与同门的交流后,徐淼调整了自己的学习计划。线上学习,她紧跟各科老师步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在《比较教育学》与《质性研究方法》课程上进行了专题汇报,在《质性研究方法》课程学习中,初次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完成了会议征文《工科生视域下的好教师特点研究》。除自选的课程外,她还坚持旁听《教育哲学》等课程,努力使自己保持“紧张充电”状态。学位论文选题,徐淼结合老师同学的意见和自己的深入思考,暂定方向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变革的困境与突破”。为了更好的学习,徐淼还通过慕课、爱课程等平台学习量化研究方法,主要涉及统计学与SPSS的运用,她表示自己量化方法的学习还未深入,仅仅入门而已,但会为此一直坚持学习下去。

image.png

彭悦近期完成了三项学习任务,分别是《江苏高教》会议征文、线上学习和学位论文选题工作。会议征文方面,彭悦选择“大学评价的问题与未来走向”这一分议题,撰写了《我国大学评价体系对高考志愿填报参考价值的问题研究》投稿。线上学习方面,彭悦在质性研究方法课程中掌握了质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合理运用到了课程论文的撰写中。学位论文选题方面,针对自己的选题,她查阅了大量文献,暂拟定了“融媒体时代高校舆情引导路径研究”和“研究生线上‘金课’建设的扎根研究”两个题目,预计4月25日之前可以形成文献综述以及开题报告雏形。

image.png

余老师首先肯定了研一同学近期的学习情况,在紧张地线上学习中,大家积极配合、认真学习,值得表扬。其次余老师对学位论文选题做了三方面指导。第一,余老师强调了论文选题的重要性,他谈到题目如果选择得当,论文撰写起来将更为顺利;如果选题不对,后续资料搜集整理、论文撰写等工作将会非常困难。在往届学生中曾出现论文选题不合适,做到一半进行不下去的问题,最后只能推重来,浪费时间和精力。第二,余老师提醒大家当前选题不要执着于一个方向或题目,多多益善。余老师提醒研一的同学,早些思考学位论文选题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提前进入“研究”的状态,并不是要求同学们立即确定题目目前大家所拟的题目都仍未有定论。余老师谈及当前同学们暂拟的题目,认为一些题目是可以进一步改进的,还有一些题目并不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所以余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沉下心来认真思考,选择2-3个研究题目或方向进行深入分析,时机成熟,再把题目确定下来。第三,余老师谈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他提示要多和师兄师姐们沟通交流,学习经验,合理运用学术共同体的资源,对于选题的整体方向上,既要贴合自身专业,也要结合自身的兴趣或优势所在。

研二的汇报从童雨溪开始,最近一段时间,在余老师的指导下,她对学位论文进行了三次修改。第一次的修改聚焦于论文的整体架构,如同盖房子一样,搭好骨架最为重要,在与余老师交流后,她对文章章节结构、内容等进行了梳理和调整;第二次则结合余老师提供的指导,针对论文中存在的概念界定不清晰、文献综述不充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部分修改;在对评价制度本质进一步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查阅了制度变迁相关文献,以便较为准确的把握教育评价制度的核心问题,对论文进行了第三次修改,总体上论文处于修改完善的状态。在学位论文撰写之余,童雨溪也完成了《江苏高教》会议征文的撰写,她表示通过这篇小论文的撰写,自己更加深入了解了教育评价的相关实践,为自己之后的论文或者小论文的写作拓宽思路。

沈晓岚近期一方面推进了自己的学位论文,另一方面撰写了《江苏高教》研讨会征文。学位论文撰写时,沈晓岚遇到了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因为部分原因更换了学位论文题目,导致论文进展落后于大家。3月份完成了文献综述并形成了论文框架,不过当前论文框架还有待完善二是在家进行论文撰写时,有查阅资料不方便的困难。由于论文选题需要借助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查阅大量的专著,居家期间所能掌握的学术资源也不充分,所以其论文还有许多内容有待增添和补充沈晓岚期盼能够早日返校,以便在论文进度上跟紧大家的脚步。在完成任务之余,她阅读课外书籍,进行体育锻炼。

在谈到近期情况时,黄好表示自己主要做了三件事情。其一是学位论文的撰写,根据余老师的指导,她对文献综述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在文章的结构上做了调整和完善。其二是完成了《江苏高教》会议征文,题目为“法国与芬兰高等教育评价机构的比较研究”,征文主要采用了比较研究法,紧密贴合高等教育评价,聚焦于评价机构的发展。其三是质性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通过课程的学习,她计划运用质的研究方法撰写一篇小论文,以便深入的了解质的研究方法,目前已经进行了部分访谈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为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image.png

上次沙龙结束后,张亮亮便开始了学位论文中调查问卷部分的调整和试测。经过问卷发放、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他对问卷进行了细致调整。调整后的问卷信效度良好,论文进展工作较为顺利。此外,张亮亮近期还参与了余老师课题的相关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他表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自己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学位论文上,尽快完善并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合理推进学位论文的进度。

紧接着,余老师对研二同学近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点评。余老师督促同学们要保障学位论文的进度,遇到问题不要原地踏步、停滞不前,解决方法可能在进一步的推进中。余老师表示研二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快促成论文的成型,后期才能够仔细修改,在学位论文撰写的同时,也需要结合自身选题完成好小论文的选题与写作。

面临毕业的研三同学也总结了各自的生活近况及论文完善的情况。学位论文即将送审,张金峰最近对论文进行了细节性的修改与完善,同时也准备参加相关求职的考试,为找工作做准备。唐兴的小论文已经完成,她近期的主要工作也是对学位论文进行细节性的完善在汇报中余老师与她交流了修改意见,解答了唐兴的疑惑工作方面,唐兴也在准备求职考试,包括公务员省考、教师招教考试等。肖惠卿在学位论文的修改上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依据预盲审中老师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二是在重复率上确保论文达标就业方面,她倾向于留在长沙本地工作,近期准备了湖南省高校辅导员、行政岗位的招聘及公务员考试等。余老师非常关心研三同学毕业论文及就业情况。毕业论文方面,余老师叮嘱同学们在最后阶段应当对学位论文精益求精,不能疏忽大意,确保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就业方面,余老师询问了大家找工作的情况,并谈到受疫情影响,今年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同学们求职中面临的压力可能大于以往,大家要重视求职相关事宜,尽快落实未来的工作单位。

image.png

廖毅由于工作的原因仍然滞留在北京,余小波老师询问了廖毅在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他谈及当前北京疫情防控力度仍然较为严格,但是对于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太的影响,生活上也能够得到保障,预计5月份可以提交工作成果。

最后,余小波老师指出,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形势有所缓解,但是国际形势愈加严峻,输入型病例也日渐增加,所以同学们居家期间还是要以安全为第一位,做好个人的防护,减少外出。同时,他叮嘱同学们,居家期间拥有更多的时间,要静下心来做更多对个人进步有益的事情,以增进学识与能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8771-1240499.html

上一篇:在2020届毕业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受业三段缘,感念一世情
收藏 IP: 113.222.19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