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翁张劲松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s1970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博文

寻幽"小西湖”——三山马场老厂赏荷听雨

已有 1086 次阅读 2025-9-12 09:55 |个人分类:三山弹红|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寻幽“小西湖

——三山马场老厂赏荷听雨

6456885a9ae9367436ef7b67a6d19836.jpg

  乙巳秋七月白露之后,三山出行。此行是到贵安马场老三线的军工厂——170厂。为什么去那里呢?因为那里有个很大的荷花园林,“池塘生春草”的景象已经看不见了,夏日的莲花应该也是没有了,但荷葉还在吧,想着那一份滴水的清凉,我们驱车而往。

  老厂并不远,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我们的车停在老厂区的宿舍旁,这种宿舍都有一溜的煤棚。一看就是60-80年代的象征。一下车就看见老厂区漂亮的大礼堂。我想,过去应该是电影院,工人们在此看电影,或表演节目。但现在是马场的居委会的驻地。上面还挂着繁体字的“新藝職工俱樂部”几个字,下面是“欢度春节”四个字。从大礼堂这边转过去,就看见一个石拱桥,走过桥,小力和半山细数了一下,共有十七孔,有些“二十四桥明月夜”意境。桥的右边可看到一个亭子,匾额被柳树遮掩了,但见“沁芳”,二字,我们猜是或许是“沁芳桥”,退休的职工在那里弹唱。整个荷花池亭台楼阁布置很巧妙,有佛塔,白塔,有点北海公园的缩小版。半山说这个厂的领导应该是江南人,来到贵州深山里搞三线建设,思念江南的水乡,就按照江南园林的格局,巧妙地设计建造了这个水上乐园吧,总有点小西湖的味道。

12c2548be37451bf70f7171876073c98.jpg

走过了十七孔的石拱桥,因为吹拉的吵得很,我们便往埋在草丛里的长廊走去。遥望远处,有个小小的马鞍桥,被绿绿的荷叶围绕,很有小桥流水的感觉。蔓草中的长廊就是《红楼梦》里的所谓的“穿山游廊”,只是有些荒废了,好久没人割草了,就像这老厂子,都是老人了。可是我们三山都喜欢这种荒凉感,因为人少,安静,有一种幽深之美。慢慢走进去,曲径通幽,亭子朽老了,栏杆的红漆剥落了,亭子顶部托落,瓦片萧然,荒草长得很高,人迹罕至,后面却是老厂的宿舍。看到如此景象,我不由想起了《红楼梦》第一百八回描写诸芳散尽后大观园的荒芜:“宝玉进得园来,只见满目凄凉。那些花木枯萎,更有几处亭馆,彩色久经剥落。”长廊有个大的亭子,周围种的植物很多,有高耸的芭蕉,葉子很肥大,还有有几株很粗的紫薇树,可惜花已开过,还有其他各种老树、藤蔓。吾三人坐于其间,很是惬意。除了远远传来弹唱声音,也很安宁,四望皆绿。坐其间,老树环合,其境很清,品茗,闲谈,嗑瓜子,非常自在。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害怕孤境和荒凉,而吾三人却很愿意拥抱这种孤绝的清境。

af1d9ae50622e9a454ee03a4d17b3815.jpg

   这里的荷叶很大,据友人说江南的荷葉大到可以人睡其上,所谓“接天莲叶无穷碧”。而我最喜欢的张岱《西湖七月半》却说:“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间,香气拍人,清梦甚惬。”不过,那应是睡在小舟上,在荷花里面荡漾安眠,那真是人间享福啊。因此,我觉得所谓“睡在荷葉上”,应该不是真睡在荷上,而是舟隐于荷花中睡觉。君不见李清照喝醉了,也是纵舟荷花,“误入藕花深处”吗?而且江南采莲是很悠远的习俗了。金庸《神雕侠侣》开篇李莫愁听见欧阳修的采莲词:“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江南客采莲”,那里是采莲的圣地。而在贵州大山深处,能够赏荷已是天幸了。閒谈间,有灵雨飘下,香尘也被洗涤,秋风微微,茶香扑鼻,忽觉吾三人如羲皇上人,此中乐趣,唯有吾三山能体会。三山出行,不拒何处,亦不拘形迹,唯喜幽深孤峭,自在自由。

2ff2678a3d8f40b2b43b17655d3abe12.jpg

1699b3c79688028f09f93b53f87fff2d.jpg

   约两个时辰,半山去卫生间,我与小力拉着拖兜去湖心亭,这个亭子从岸上深入湖中,四面环水,颇似《红楼梦》的藕香榭,只是藕香榭全是竹木构建,屈原九歌之《湘夫人》有“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的名句,启迪了后世水亭荷花的园林构思。这个湖心亭好像叫养心亭。我提议下雪以后再来此处赏雪,半山和南山皆很赞成。能够像吾等三人坐荒亭中而心安住者,恐怕只有明代张岱这样的奇人了。虽古有痴心人,今亦有痴人。看着那些如伞般大的绿荷,到十一月,这些荷葉就差不多枯萎了,可以来品赏枯残之荷了。伤感的李商隐为什么能写出“留的枯荷庭听雨声”这样凄美的诗句呢?想想这首诗的第一句是“竹坞无尘水槛清”,他是住在周围环水的竹亭里。而全诗意在诉说“相思”之情,而此刻荷已枯,尚要留荷听雨,可见怀人之深重。而黛玉又为何特别欣赏此句呢?因为她住的地方也有千竿翠竹,她的相思深埋心里,而每当夜晚,雨打竹梢之时,其情何以堪,故能与义山共情。且“枯荷”之“枯”,通“苦”,符合“风刀霜剑严相逼”的黛玉心态。可是“枯荷”为什么有美感?因为借以知道那美很短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美是自由生命的体现,故这短暂的生命更要珍惜。吴冠中特别会画枯荷,看起来像三角形的,方形的,初看还以为是毕加索的风格,但当你现场细观秋天的枯荷,那相态真是三角形的。今年一定好好细观枯荷了。

0d9ac1e9c097bc951c6318137919a346.jpg

4391b9181ac08fe0df234dc01251c638.jpg

   在湖心亭坐了好久,我们环湖而行。没想到小西湖的对面也有一片面积很大的草地和湖泊,白鹭高飞。半山说,要是连接这一片湖泊,真有西湖的感觉了。心里很想去这片更原始的湖泊看看,不过,今天时间是不够了,且留以后再去吧。湖中雨后荷叶都有透亮的水珠,不禁想起周邦彦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句词。清真不愧是大词人,真是画家手法。又见一小舟躺于荷葉中,这大概就是荷花中采莲或酣睡荷花中的船吧。唯湖中水葫芦很多,好久没有掏了。徘徊池上,风清荷香,绕回十七孔桥,原来初见的“沁芳”二字,后面是一“阁”字。

   俗尘洗了,荷葉看来,灵雨听了,浮生一日,不亦快哉。想吾三山之乐,乐在山水古迹,乐在幽深荒凉,乐在色声犬马之上,思忖及此,余暗咏一律。

                               草蔓紫薇榭,荒芜老树凉。

                               风吹荷盖举,雨绕小桥翔。

                               欲静心安住,寻幽身便藏。

                               忘尘正念想,岂有色声堂。

ef996491ec37dbd7f266bdb8e9dd5fd4.jpg

adb12c17e33a3a36ad853c87ed6cd900.jpg

7a868fab593e1e8666ece631ab5d7d20.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7716-1501578.html

上一篇:乙巳白露高坡夜观血月
收藏 IP: 111.121.85.*| 热度|

6 王成玉 崔锦华 宁利中 王涛 孙颉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5 0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