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翁张劲松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s1970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博文

我和君辉兄的交往

已有 1176 次阅读 2025-9-5 11:41 |个人分类:似水年华|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和君辉兄的交往

 IMG_2496.jpg

片雲天远居士徐君辉熊打电话来,希望我写点东西,我不得不好好回顾一下我所认识的君辉兄。与君辉兄交往有十二年个年头,时间真快,感觉就想一瞬间。听说他要编自己的诗集,很为他高兴。我不禁要回忆我和他的这十二年的友情了。君辉这个名字重名的不太多,容易记住。他后来自称片雲天远居士。                      

君辉兄不属于那种相貌堂堂,英伟高大的男子,甚至可以说有点其貌不扬。第一次见到他是2002年9月读研的时候,记不清是上什么课,大概是一门专业课吧。当时看上去他的样子很廋,双颊颊深陷,小个子,有点微微的包谷嘴,只是很温和的笑着。我和他坐在一起,当时的谈话都随风而去了,就像莫狄阿诺《暗店街》里第一句话“一片模糊”。

虽然是同一届的研究生,并且还一起上课,但因导师不同,我和君辉兄的交往并不太多。2003年第二学期君辉提议一起上党课,我本无此意,但想到研究生入党相对单纯,又有熟人陪伴,于是便答应了。每次课我们都坐在一起。课间我们就常聊天,我对他的了解也渐渐多了起来。君辉兄是江西人临川人,临川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的故乡,过去叫抚州,我总感觉他粘了大文人家乡的才气,说话和思考都很不一般。君辉读研以前是在中学当老师。于是,我后来经常呼之为“临川才子”。很巧的是那年的春天,我和君辉先后都生了一个女儿,我女儿是西历三月末生的,而君辉则是四月生的,因在子时,故名子昕,子昕灵秀异常。

不过,那个时候,我还不觉得他有多大的才华。君辉是个很谦虚的人,低调,穿着极朴素,也是很单纯和真诚的人。和他交往,很简单直爽。读研的后两年,他离开宿舍在贵大附近的新朝阳村赁屋而居。那个时候,我和君辉都还没有手机,联系就很少,一直到毕业答辩都结束了,我才遇到他,并去了一趟他的租屋。那天是黄昏了,他带我走进房间里,是一间很小的单间,房徒四壁,有些阴暗,唯有几排书平放在一个木桌上。君辉当时还没有吃饭,就清水煮面,面好了,也没有什么佐料,就加点盐巴吃。吃饭完我们一起到大操场散步,一边走一便谈毕业后的打算。当时我们都决定继续考博,再多修行一下。没想到,这成为我们后来的花谶和宿命。

研究生毕业后,我又回兰台继续打工,君辉则到了贵州教育学院。他能留在贵阳,确实有些命定的感觉。当时为了找工作,他和朝阳兄、唐师姐一起去了都匀,应聘黔南民族师院,君辉当过老师,试讲不错,学校就要了,但当时没有马上 签合约。没想到第二天教育学院来电话愿意签约,君辉就回贵阳了。他留在贵阳,让我从心里感到很高兴,毕竟能够相互论道的知己不多矣。

2006年的夏天,我请君辉一家到花溪阳光水乡的生态园玩。那天阳光灿烂,我们两家人一起游园赏瓜,品茶聊天。两个小姑娘很合得来。中饭后又去黄金大道,泛舟花溪。划船的时候,我和君辉还下水游泳,在绿绿的水中,看着蓝天,感觉浮生若梦。此次欢聚的情绪,君辉后来尝作诗一首。

 

曾经年少窗前坐,一盏清茶可谈天。

只道此情流水逝,闲中又见燕翩翩。

 

这是后来在成都时,君辉写了发给我的,我立马唱和了一首。

 

花流逝梦小船荡,六月荷莲碧水天。

       岁末风寒吹杏叶,元白契阔化蝶翩。  IMG_4267.jpg            

我是追忆了我们两家共聚游生态园温馨的情景。 2006年底,我决定考博,就报了四川大学。君辉本来是已经考了上海的某大学。不知道是心有灵犀还是鬼使神差,他有一天造访兰台,听说我要去成都,便也决定和我到川大去试一下。于是又开始了我们三年多的蜀地漫游。

翌年的春三月,我和君辉兄一起买了火车票去成都。记得那天我先到君辉家吃中饭,火车票是下午4点的。君辉夫人小聂特意抄了西红柿炒蛋,味道不错。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忘记带身份证了,一时间心急火燎起来,就赶快给父亲打电话,请他马上送到火车站。在火车站上,我焦急地等待,发车时间快到的时候,父亲终于赶到。

在火车上,我们又巧遇了考博的朝阳兄,他也是纯粹的读书之人,刚动了脖子的手术,就北上考博。我挺佩服他的毅力。到了川大,因为考生多,附近的酒店都满了,托君辉朋友的朋友帮忙,我们就住到东门旁的留学生宿舍里二楼的一间房。一个大床两人睡,我和君辉真正是同床共枕了。床较大,相互没有什么影响,很和谐的是,君辉不打呼噜,我们都睡得挺好。只是这里离考试的北门那边的研究生院稍远,但很宁静,复习很舒服。宿舍里的食堂菜也爽口,有一顿吃西红柿炒鸡蛋,味道如成都的春天。更好的是离图书馆旁那些书摊也近,考试那几天,我就常去逛,卖了不少书,其中有《唐诗品汇》三大册。

初到川大的望江老校区,感觉还是蛮大的,道路都是方正的,经常走错地方。饭在餐厅里吃,因为是面向留学生,所以做得很好。考试当天,我和君辉坐校内特色的黄包车到考场。第一场考试还遇见了师妹黄圆君,没想到她也来了。他老公是川大毕业的,她对这里很熟悉。之后,她带我二人在成都逛,还请我们吃了饭。帮我们买了回贵阳的飞机票,长这么大,我这个土包子还是头回坐飞机,君辉也是。当时我俩都很高兴。考完最后一门,晚上我拿起黄园借我们的《鬼吹灯》看,但没有看回,眼睛就困得睁不开了,那一夜,睡得真是很甜,成都的春花入我梦中。第二天我和君辉就去杜甫草堂玩。晚上到飞机场,一路向南,回到了贵阳。

考博成绩下来后,我俩都有幸上了,君辉的英语还比我高几分,他还对我说,当时作文没有写完,我挺佩服他的才华。君辉一家在开学前就去了成都,在川大南门附近租了房子住,独在成都为异客,他的感慨也颇深。后来他尝有《丁亥岁暮蓉城感怀》感怀。

 

高楼夜老无情绪,忽忆当年走陌泥。

几度春风来天地,数番秋雨过东西。

流年易改从前月,蝶梦难寻旧日题。

欲尽年光寒愈逼,时闻窗外雪声嘶。

 

内中有人生的伤感,有寂寞之心,有客居的无奈。我后来把这首诗录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后记上,因为我在成都也有这种心境。锦官城虽好,但终究是他乡啊。

     DSCF1506.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7716-1500556.html

上一篇:我的左师弟——并不如烟的川大往事
下一篇:乙巳中元夜怀先父母
收藏 IP: 111.121.85.*| 热度|

4 张晓良 武夷山 杨正瓴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8 0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