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松
三山月潭寺访古 精选
2024-10-28 19:52
阅读:5774

三山月潭寺访古

IMG_20241021_122134.jpg

  甲辰秋九月廿一日周一,三山出游。这次往黄平去。是去看保存至今完好的明代古寺——飞云崖月潭寺。探古访幽,远离尘嚣,行看山水是三山每次出行的目的。我们就是喜欢那种“幽深孤峭”,这是我们的风格。

  当年王阳明流放龙场,途经兴隆卫,写下了《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兴隆之南有岩曰“月潭”,壁立千仞,檐垂数百尺......而其下澄潭邃谷,不测之洞,环密回状。”去年参写教材《阳明心学导论》,我负责文学篇部分的写作,正好读了这篇文章,说起去黄平,便想起了这篇文章。这次仿古月潭寺,冥冥中似有宿缘。今天天阴,有点毛毛雨。小红车一路上高速,三山依旧谈笑风生。自号“农村老司机”的小力,今天很精神,蓝色牛仔衣,蓝色牛仔貌。庭来则藏青色的汉服,我则白色风衣。我们在旧州服务区小栖了一会,喝小力精心泡的老白茶,吃酥黑豆。每次行游,小力都精心准备不少美食,可谓我们三山的神厨。

  茶叙后,车继续走,约近两小时,终于来到目的地。好似入桃花源,豁然开朗,仰头一看,山间一曲红墙,老树茂密。涧水旁石桥边就是月潭寺的山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让我等心旌摇荡,马上就恋恋不舍,真有点“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知君即断肠”的那种喜悦。站在山门前,感觉着明朝的古朴气息,悠远之气飘然而至。牌坊式的门楼,最上面是行书“飛雲崖”三字。下面是“黔南第一洞天”,两旁有一副很长的对联。山门左右两边各雕一狮子,右边狮子抱着小狮,左边的抱着球,应该是一公一母两头狮子,遥遥邻对。门楼所雕的各类人物,我等觉得应该是有故事的。今天是周一,寺中人很少,很安静。从山门进入寺内,顿感幽深清凉,有高大的古杏数株,都是百年以上的。与王阳明当初记载的“乔林秀木,垂荫蔽亏”相符。杏枼已黄,让整个古寺染上远古的色彩。从皇经楼过去,左边便是寺门,如果说山门让我等心情摇荡,那月潭寺正门好像一个下凡的仙女让我等震撼不已,一点移不开脚步,真是“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实在太漂亮了。面对这种几百年前保存下来的真实古迹,是任何今天的重修古迹所没有办法相比的。这种美是一种时间穿越的美,历史上真有明朝这个朝代吗?当你读书上说的明朝的时候,诸如《明史》,《明朝的那些事儿》等书,其实还只是一种概念罢了。但你看到实物的时候,感觉是完全不同的。那些时光淬炼的斑驳,红墙上的雕刻和石饰仿佛是一朵朵的桃花,怒放着,在“风刀霜剑”中坚韧过来。此刻,只想起胡兰成那一句“生而幸为中国人呵”!几百年前的文化实物就在面前,内心很幸福。这瞬间就是电影《在明朝》了。活了五十多年,第一次看见如此哀艳缠绵的寺门,穿过这门,我仿佛看见了那时的庙会,街道,一座座的牌坊,繁花的商铺,汉服的人流,就像小时候看连环画《李自成》的《尚炯访金星》,里面画的明朝,好像就是这么美妙摇荡。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曾赞赏明朝的文化是大器、精致、高贵的。清代的东西总觉得小气了些。月潭寺这个寺门就是典范了。任何文字都无法描绘出这种惊心动魄的美,它的任何一点空间的滋味都是无法描述的,庄子那句话最好:“言隐于荣华。”就如我们看见一个风度翩翩,清奇超逸的人时候一样,在惊艳的古代面前,只有默默的朝圣。

IMG_20241021_121845.jpg

IMG_20241021_122016.jpg

IMG_20241021_122001.jpg

  寺门最上方有“月潭寺”三个字。寺门两边的雕刻有书生读书,看画,穿戴就是戏剧里看见的那种帽子,有女子弹琵琶,有拿如意的神仙,有一老一少弈棋的,他们见证几百年的沧桑变幻。两边的对联,我都不想细看,只是想抱紧这个门。我痴想,若能在这个门前坐一天,慢慢欣赏雕刻石头,喝点茶,看看古杏,闻一点明朝的气味,那真是神仙般的生活啊。步入寺里,僧人早就没有了,空空的,只有殿阁的老壁,屋檐的老雕木饰,沧桑的石墩。心里有些惆怅,想起东坡的“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人见旧题”。现在主殿阁是一个民族博物馆。还有一个茶社,寂寥无人。据王阳明《月潭寺重修记》记载,当时重修月潭寺的时候,就没有僧人了,“寺渐芜废,行礼无所。”从寺里出来,再次品味红墙寺门和一颗颗古杏,要是枼子再黄一些,仿佛我等就穿越了。月潭寺的殿阁都很古,木柱子上的雕刻浑朴而秀灵。

  古寺后面就是飞云崖,月潭也在崖下,有金鱼游水中。水边亭子旁有一颗柏香树,也是百年以上的。记得《诗经》有两首《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这舟,就是此种柏木所造。亭子旁有一石碑,有“绿绉”二字。“绉”的繁体一直没有认出来,后来还是庭来查了出来。亭子后面有一锈迹斑斑的钟,以为是古钟,细看是2000年左右的。走到崖上,有一种被苍黄远古俯瞰的感觉。崖中石笋挂了很多红飘带,有一尊观音像,不准烧香。一戴头巾的少数民族老妇在拜观音,嘴里念念有词。崖壁很高,有很多刻字,记得一处是乾隆年间的。崖上石头各种形状多姿多态,像罗汉,似修罗,仿佛老僧。整个云崖状况还是王阳明当年的描述最好:

  其上澒洞玲珑,浮者若云霞,亘者若虹霓,豁若楼殿门阙,悬若钟鼓竽磬。檐幢璎珞,若抟风之鹏,翻隼翔鹄。螭虺之纠蟠,猱猊之骇攫。谲奇变幻,不可具状。

  从飞云崖往山上爬,可大致俯瞰整个月潭寺,但见黄叶漂浮,绿树荡漾,山寺藏之。一溪环绕寺庙,潭空映山。从山上往下走,有一碑亭,有明嘉靖四十四(1565年)的吴维岳写的《飞云崖记》,字迹模糊。三山出古寺,遂在桥旁河边茶歇。时已中午,天气暖和,游人稍多。古寺旁的水依然在流,三山的茶却喝的差不多了。我们走过石拱桥,有一柏油路,落叶很多,有些荒凉,路边有一颗百年皂夹树。我等顺水而行,行尽水源,四周苍翠,回头再看月潭寺,依山傍水,真是好风水。

  王阳明《兴隆卫书壁》中间有两联:“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那是明朝时候的月潭寺附近的风景。刚到云贵高原的阳明先生是多么新奇感叹啊,《月潭寺重修记》云“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山的高,山的险峻虽然使经济的发展受到局限,但也为保存古迹提供了天然屏障。回望古寺云崖,不禁口占一绝:

               月潭古寺六百年,阳明兴隆诗句传。

               此地谁能赏树老,三山探古访幽前。 

IMG_20241021_124141.jpg

IMG_20241021_124920.jpg

IMG_20241021_124359.jpg

IMG_20241021_124753.jpg

IMG_20241021_124244.jpg

IMG_20241021_122635.jpg

IMG_20241021_122051.jpg

  IMG_20241021_123026.jpg      IMG_20241021_122838.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劲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7716-145739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