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艳
中国林科院林化所蒋剑春院士团队GEE|推动农林剩余物资源低碳高值利用:绿色溶剂碳酸丙烯酯中木质纤维炼制新工艺
2025-4-10 17:23
阅读:144

GEE banner.jpg

文章信息.png

背景介绍

将木质纤维类生物质高效转化为生物基含氧平台化学品或功能材料,对于实现农林剩余物资源的低碳高值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预处理作为生物精炼过程的关键步骤,通过解聚木质纤维的天然抗降解屏障,促进平台分子的高效分离与利用。然而,传统预处理体系中戊糖和木质素的有序分离依然面临挑战。团队前期围绕戊糖组分和解离木质素的高效分离,创新提出了非经典双相体系的构建策略(Trends in Chemistry, 2024, 6, 219-233; Green Chemistry, 2024, 26, 3356-3367;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2024, 9, 1385-1407; Green Chemistry, 2023, 25, 375)。在此基础上,本文创新构建了一种新型绿色双相体系:碳酸丙烯酯/对甲苯磺酸水溶液(PC/p-TsOH aq),实现了毛竹全组分的可控解聚和分级分离,为木质纤维的全组分增值利用提供了新的策略。

Fig.1.jpg

图1. PC/p-TsOH aq双相体系预处理毛竹。

图文解读

1. 单因素分析

Fig.2.jpg

图2. 预处理条件对固体产率、纤维素保留率、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离的影响。

研究系统开展了预处理条件(p-TsOH浓度、溶剂比、温度和时间)优化(图2),PC/p-TsOH双相体系预处理毛竹的最佳条件为:p-TsOH浓度为7.5 wt%,PC与p-TsOH aq的质量比为4:1,反应温度为130 ℃,反应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离率分别为95.5%和97.2%,纤维素保留率为91.9%,表明PC/p-TsOH双相体系能有效解聚毛竹的顽固结构,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预处理工艺。

2. 富纤维素组分表征

Fig.3.jpg

图3.(a)红外光谱。(b)高斯拟合曲线。(c)XRD光谱。(d)SEM图像。

对PC/p-TsOH双相体系预处理获得的富纤维素组分进行表征分析,在FTIR光谱中(图3a),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吸收峰均消失,表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有效分离。对3800~3000 cm-1处的O-H峰进行高斯拟合(图3b),发现游离羟基增加到82.1%,表明预处理破坏了纤维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暴露出更多的游离羟基,有利于提高后续的酶水解产率。由于无定形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离,富纤维素的结晶度达到了61.3%(图3c)。预处理后的富纤维素组分表面粗糙、松散(图3d),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为纤维素酶提供更多的酶结合位点。

3. 酶水解

Fig.4.jpg

图4.(a)酶水解葡萄糖产率。(b)可及性和葡萄糖产率。(c)酶解产率、可及性与脱木质素之间的关系。

富纤维素组分经酶水解72 h后,酶水解产率为95.8%(图4a),比未预处理的原料高6.8倍,同时葡萄糖产率达到347.9 mg/g(图4b)。由于在酶水解的过程中,木质素会与纤维素竞争,并与酶产生非特异性吸附,这会影响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可及性,降低酶水解的效率和产率。因此,PC/p-TsOH aq预处理体系促进了生物质中木质素的解聚,减弱了木质素与酶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葡萄糖的水解效率。

4. 拉曼成像分析

Fig.5.jpg

图5. 毛竹预处理前后薄壁组织(a)和厚壁纤维(b)中主要成分分布的拉曼图像。

经PC/p-TsOH aq预处理后,纤维素、羟基肉桂酸(HCA)和木质素信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图5),特别是HCA和木质素信号均显著降低,说明预处理后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的酯/醚键断裂,促进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导致纤维素的暴露和增溶。拉曼成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C和p-TsOH aq体系的协同作用促进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同步解聚和分离。

5. 木质素组分表征

Fig.6.jpg

图6. 酶解木质素(CEL)和分离木质素(SL)的2D-HSQC NMR谱图。

SL光谱中所有的亚结构信号均减少甚至消失(图6),β-O-4和β-β键含量分别降低至9.88/100Ar和2.42/100Ar,表明预处理导致木质素键的裂解,产生了更多的低分子量单酚和低聚酚。经PC/p-TsOH aq预处理后,木质素得到了有效解聚,获得了短侧链,分子量分布均匀的HGS型木质素,有利于后续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6. 预处理体系可回收性评价与原料适应性分析

Fig.7.jpg

图7.(a)再生PC/p-TsOH aq双相体系预处理毛竹。(b)不同原料的预处理效果及葡萄糖产率。

经过3次循环(图7a),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离率分别为85.6%和93.7%,纤维素保留率为94.0%,酶水解产率为84.9%,表明回收的PC/p-TsOH aq体系具有良好的预处理性能和再生潜力。此外,PC/p-TsOH双相体系展示出预处理原料适应性潜力,包括玉米芯、柳枝稷、玉米秸秆和杨木等,有助于推动多元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资源低碳高质利用。

总结与展望

本文创新构建了环境友好型PC/p-TsOH aq双相体系,在130 ℃下预处理毛竹1 h,95.5%的半纤维素和97.2%的木质素被选择性降解并转化为戊糖和低聚酚,同时,91.9%的纤维素保留在富纤维素组分中。PC和p-TsOH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了毛竹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同步分离和解聚,有利于后续的增值。分离得到的木质素保留了原有的芳香结构和代表性结构,可作为生产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的重要原料。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效、可回收的生物精炼策略,为工业生物炼制中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的高价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原文信息

相关成果以“Environmentally benign process for valorization of lignocellulosic bamboo residues with green solvent propylene carbonate”为题发表在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期刊,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梁洁,通讯作者为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王奎研究员和厦门大学曾宪海教授。

QR.png

扫码获取全文

https://doi.org/10.1016/j.gee.2025.03.002

撰稿:原文作者

编辑:GEE编辑部

GEE名片-20240627.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何宏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3673-148144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