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宁波
八十岁的周老师,还记得你45年前点拨我的那句话吗? 精选
2025-10-30 20:36
阅读:4104

       微信图片_20251029093128_295_2.jpg 

        十月二十八,是我高中化学老师周治林女士八十大寿,巧得很,这天也是潜江城南中学 80 届 8 班毕业四十五周年的同学聚会 —— 周老师当年正是 8 班的班主任,这日子凑得,比化学方程式配平还工整,可惜我没赶上。一来在上海帮着带娃,脚底下挪不开窝;二来我是 7 班的,跟 8 班隔着一道教室门,真要去了,倒像串错了门的客人,有点不自在。可心里头,实在是遗憾,跟当年高考化学没考好那股子滋味,差不了多少。

        我跟周老师的缘分,说起来就三段,每一段都跟过日子似的,实打实,没半点虚头巴脑。

        第一段是乡音。周老师是我们竹根滩的,跟我老家就隔了几里地,她讲课一口地道的潜江土话,“化学” 念得跟 “花雪” 似的,听着比课堂上的试管烧杯还亲切。那时候上化学课,别的同学可能还在琢磨公式,我光听她的乡音就入了迷,觉得这课没白上,跟在老家听街坊邻居拉家常似的,踏实。

        第二段是分数。我化学平时成绩不算孬,考试总能混个八十几分,可高考那天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只考了六十九。周老师后来听说了,拉着我的手叹气道:“你这孩子,没发挥好啊。” 她顿了顿,又说:“要是能考出平时的分数,重点大学稳了,这辈子的路,说不定就不一样了。” 这话我记了四十多年,有时候夜里琢磨,人生这事儿,真跟化学实验似的,差一点试剂,结果就天差地别。

        第三段是志愿。高考分数出来,不上不下,填志愿跟摸瞎似的,问了亲戚问朋友,个个都支支吾吾,没个准主意。我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碰巧在学校遇到周老师,她听完我的难处,没绕弯子,直接说:“填地矿油的高校,实在。” 就这一句话,跟给迷茫的化学反应指了条明路,我后来真就去了石油学院,一待几十年,成了个搞石油勘探的教授。现在想想,要是没周老师这句点拨,我这会儿指不定还在哪个路口打转呢。

        昨天 8 班的同学聚会撞上周老师的八十大寿,肯定热闹得很。一群四十多年没见的老同学围着老班主任,敬酒的、唠嗑的、说当年糗事的,场面指定精彩。我虽没到现场,可一点不担心,8 班的那些同学,跟我当年都是一个校园里摸爬滚打的,他们举杯的时候,准会想着我们这些没到场的,祝福的话里,肯定也带着我们的份儿 —— 他们代表我们,给老师拜了寿,也圆了这份几十年的师生情、同学谊。

        我在上海的小区里看着孩子跑,心里头一遍遍给老师祝寿。恰逢重阳节,老话讲 “九九重阳,敬老安康”,这日子跟老师的八十大寿凑在一起,更是喜上加喜。四十多年没见,不知道老师的乡音变没变,身体还硬朗不硬朗。都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话听着俗,但对着周老师,我是真心这么想的。等下次回潜江老家,别的事先放一放,一定登门去看看她,跟她再唠唠当年的化学课,说说我这几十年的光景 —— 也让她知道,她当年的一句话,真就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一辈子。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毛宁波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326-1508174.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