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毛宁波 生活笔记

博文

产教交响,科教燎原:七十公里的知识转化之路

已有 260 次阅读 2025-4-24 11:32 |个人分类:中国大学逸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2005年的春天,新年的喜庆氛围还未完全消散,鞭炮炸响后的红色碎屑依旧零零散散地铺在地上。我在长江大学8号楼404工作室,正专注地整理着期末资料。

        突然,一阵寒风吹来,原来是有人推开了办公室大门,走进来的是中石化江汉油田研究院院长刘云生,他可是江汉石油学院78级地质专业的学长。他紧紧握住我的手,那手掌传来的温度让人心里一暖,他笑着说:“小师弟,你讲的《地震勘探原理》课特别精彩,要不你去给我们院里的技术骨干当老师,传授传授知识?” 当时我只当这是校友之间的客气话,便笑着随口答应了。

        三天后的上午,江汉研究院人事科江良元科长带着寒气推门而入,肩头还沾着未化的雪粒。他急切地掏出盖着鲜红公章的邀请函,随即又展开技术骨干履历、勘探案例集等资料,与我在办公室里整整研讨了三个小时。从课程模块划分到现场案例融入,每个细节都反复推敲。临走时,他紧握我的手感慨:"就等您这把火,把院里的技术难题都烧透!" 望着他匆匆消失在雪幕中的背影,我知道,一场知识与实践的深度碰撞即将开启。

        距离学校七十公里外的江汉油田广华研究院,此时在我眼中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专业鸿沟。为了准备这次授课,那些日子我常常在办公室熬到深夜,办公室的台灯总是亮到子夜。我仔细地研究课程内容,把原本的教学大纲反复拆解、琢磨,还和研究院的人事科反复商量,努力将原本单一、平面的教学大纲,精心打磨成一个全面、立体的知识图谱。经过不断地修改完善,最终确定了包含八大专业板块、共计120课时的教学方案。到这个时候我才深刻地意识到,这可不只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出去,而是要让我的教学内容与行业的前沿需求紧密结合,产生深度的共鸣。

        春节过后,每周五下午两点,研究院的黑色公务车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在前往研究院的路上,穿越江汉平原的这七十多公里,总能看到雪后初晴的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在寒风中顽强地生长着。

        首场授课的那天,在由会议室改装成的教室里,38位学员都全神贯注地看着我,他们当中有两鬓斑白、经验丰富的勘探前辈,也有眼神犀利、充满朝气的青年才俊。我翻开教案准备开始讲课,投影仪发出的蓝光中,细碎的粉笔灰在空气中飞舞。就在这时,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句话:“好的课堂,是让知识在目光中流动。”

        为了实现知识的高效流动,我给自己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化身成了一名不知疲倦的知识摆渡人。在凌晨三点的实验室里,示波器发出的绿光映照着电脑屏幕,我逐字翻译美国SEG年会的最新案例,把英文内容转化成中文,方便学员理解;为了把一个复杂的地震波场模型解析清楚,我连续七十二小时守在电脑前调试三维动画,累了就喝口咖啡提神,以至于咖啡杯底都结出了褐色的糖霜。

        在培训的研讨环节,发生了一件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事。计算中心的张工拿出一张沾着油墨的地震剖面图,认真地问我:“这个异常体在地震剖面上为什么会呈现出蝴蝶状呢?” 这个来自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瞬间打破了原本单向的教学模式。原本我在讲台上讲、学员们在下面听,而这个问题让讲台变成了一个双向交流的知识漩涡,大家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各种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

        时间过得飞快,二十一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在结业典礼上,刘院长把 38 本结业证书递给我,证书刚从印刷厂拿出来不久,边缘还带着特有的油墨香气。刘院长特意叮嘱说:“您的这些课件非常有价值,我们要永久存档。”        在我返程的路上,手机不停地震动。我打开一看,研究院官网上我的培训课件和视频的点击量已经突破了四位数,而且中海油的培训邀请函也静静地躺在我的邮箱里。后来我才知道,我当时连夜赶制出来的那套三维动画课件,深受大家的喜爱,竟然成为了多家油田给新人培训时的标准教材。

        如今,距离2005年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回想起那段经历,它就像我教育生涯中一座意义非凡的里程碑。当年在培训研讨过程中,大家一起碰撞出的那些思想火花,后来都融入到了《地震勘探原理》这门国家精品课中,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有深度;学员们反馈的那些来自油田现场的实际难题,也都成为了我课堂上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每当我在学术会议上遇到那些曾参加过培训、亲切称呼我为 “老师” 的油田专家时,我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个春雪纷飞的午后。我深深地明白,教育从来都不是老师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场师生之间双向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就像江河中的水流相互激荡,当老师传授的知识火种,遇到学员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东风时,就能汇聚成熊熊大火,照亮整个行业发展的前行道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326-1483207.html

上一篇:在巴赛别墅的春光里,邂逅法兰西童真岛屿
收藏 IP: 101.87.1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