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CVIA原创研究】心脏粘液瘤切除术手术结果的分析比较:胸骨切开vs右胸小切口

已有 819 次阅读 2025-8-28 14:3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心脏粘液瘤(Cardiac Myxom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全球发病率<0.2%,其中90%为良性,大约80-85%的心脏粘液瘤发生在左心房。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及蒂的有无和长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如心悸、气短、运动耐力减低等梗阻症状,部分心脏粘液瘤患者还可因粘液瘤碎片或瘤体表面血栓脱落导致体、肺循环的栓塞。心脏粘液瘤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多数在40-60岁被诊断,并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率。虽然罕见,但未经治疗的心脏粘液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7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呼吸困难,可进展为心力衰竭、晕厥甚至死亡。手术切除仍是根治性的治疗方法,传统上的标准方式是全胸骨切开式。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术式,即通过右胸小切口的微创方法。

近日,意大利Maria Cecillia医院的心血管外科团队在CVIA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urgical Outcomes in Cardiac Myxoma Resection: Sternotomy Versus Right Mini-Thoracotom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数据库,对胸骨切开术和微创手术从术中操作、术后并发症以及长期预后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就心脏粘液瘤的现存手术方式的不同和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答案。

图1. 图形摘要

研究设计

该研究基于Maria Cecillia医院纳入116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96例最终随访案例,36例患者接受右前外侧小切口术,60例患者接受标准的正中胸骨切开术,有20例因行除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以外的手术所以从样本中删除)。研究团队对两种术式的患者的肿块大小、术前状态、术中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整合年龄、性别、EuroSCORE II等临床变量,通过逆概率加权(IPW)、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加权Kaplan-Meier优化算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

核心发现

研究发现,在相同手术设备的前提下,虽然两种术式的入路、动静脉插管位置、手术过程中阻断和体外循环的时长有所不同,但是两种术式的患者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长或主要并发症方面没有发现显著差异。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都未发生死亡案例,但是接受右侧小切口术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较低(P=0.020)。

图2. 新发房颤的加权单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森林图

AUC:曲线下面积;IPW:逆概率加权;OR:比值比。

研究意义

虽然说胸骨正中切开术被视为心脏粘液瘤的标准术式,但随着近些年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在外科领域内的地位和优先级也越来越高。此研究通过强调微创方法治疗心脏粘液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为推动微创手术在心脏粘液瘤切除术等心脏手术的发展起到了肯定和推动作用。

研究局限

(1)研究人群样本量较小,且局限于意大利人群,未来需在更大规模、多族群队列中进行大样本量的分析。(2)回顾性分析不可避免地引入了选择偏倚的风险,并限制了建立因果关系的能力。(3)6.8年的中位随访足以评估复发,但不足以完全捕获非常晚期的复发或并发症,特别是考虑到一些心脏肿瘤生长缓慢的性质。(4)依赖电话访谈的后续数据可能会引入回忆偏差。

总结与展望

该研究首次将心脏粘液瘤切除术的传统术式和微创术式进行对比,分析右胸小切口术式的优势,未来通过在更大样本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有望推动微创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上的发展和进步。

感谢CVIA期刊青年编委、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陈松博士撰写中文述评。

引用本文:Mikus E, Fiorentino MF, Sangiorgi D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urgical Outcomes in Cardiac Myxoma Resection: Sternotomy Versus Right Mini-Thoracotomy.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 2025. Vol. 10(1). DOI: 10.15212/CVIA.2025.0015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CVIA.2025.001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7871-1499438.html

上一篇:【AMM综述】生物活性胍类生物碱
下一篇:Zoonoses原创研究 | 哥斯达黎加人畜共患甲病毒长期追踪:2009–2019 年马群 IgM 血清学哨点监测
收藏 IP: 114.219.21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31 0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