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CIVA研究快报】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主动脉瓣环的外科治疗:单中心经验

已有 994 次阅读 2025-3-4 17:26 |个人分类:CVIA|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图片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由病原菌通过血液传播并定植于心内膜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具有快速进展、多种并发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尽管近年来诊断和治疗策略不断优化,但其1年死亡率仍高达30%。对于累及主动脉瓣环的IE,单纯药物治疗通常难以解决结构性损伤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手术干预显得至关重要。手术的主要目标是彻底清除感染灶、修复或替换受损瓣膜,并恢复主动脉根部的完整性。

近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吴向阳教授团队在CVIA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urgical Treatment of Aortic Annulus Damaged by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的原创研究论文。该研究针对IE累及主动脉瓣环的优化手术策略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在处理左心室流出道(LVOT)残留腔和急性感染期的策略方面提供了新的见解。

研究亮点与创新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手术技术:对于左心室流出道感染残腔形成或处于感染急性期的患者,在重建的主动脉瓣环左心室侧生物补片上打孔(4.0mm)。这一技术可有效减少湍流和血流停滞,从而预防脓肿形成,并增强局部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如图1)。

图片

图1. 生物补片重建主动脉瓣环后左室流出道打孔(4.0mm)

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21例因感染性心内膜炎(IE)累及主动脉瓣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接受了心脏手术,包括瓣膜置换和瓣环重建。其中,16例患者进行了瓣环重建,8例因LVOT残留腔在左心室侧打孔。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存活,心功能显著改善,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出现瓣周漏、脓肿或感染复发。

研究局限与建议

若穿孔位置或大小不当,可能会影响瓣膜重建效果,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此外,该研究为单中心经验,样本量较小且缺乏对照组,结论的普适性受到一定限制。未来需要开展更大规模、多中心、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左心室侧打孔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研究建议进一步探索LVOT残留腔和急性感染期的手术时机及个体化策略。

临床意义与前景

该研究为IE累及主动脉瓣环的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术策略,特别是在处理LVOT残留腔和急性感染期方面。这种创新技术有望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和长期预后。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长期随访、风险因素识别,以及优化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

结论

总体而言,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不仅是清除感染灶和修复瓣膜功能的关键手段,更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IE累及主动脉瓣环是一种复杂且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要及时手术干预。该研究提出的左心室侧打孔技术在预防脓肿形成和增强局部抗生素疗效方面显示出潜力,但其效果仍需通过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通讯作者简介:

吴向阳 教授

图片

吴向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科主任及教研室主任。甘肃省省委组织部重点人才支持对象、甘肃省陇原青年人才、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骨干人才及甘肃省优秀医师;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出血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已主刀完成心脏外科手术10000余例,涵盖简单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心脏瓣膜置换及成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肿瘤切除术、心包剥脱术、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置换术、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等。参与撰写临床指南6部,主持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甘肃重点人才项目、甘肃卫生行业项目及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12项科研项目。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7871-1475949.html

上一篇:Coalition S宣布将于2025年4月终止期刊比较服务
下一篇:【AMM评论】探索药食同源:癌症治疗中的潜在创新
收藏 IP: 117.82.9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