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AMM原创研究】沙蟾毒精通过抑制EpCAM介导的肿瘤干性抑制早期肝细胞癌的进展

已有 793 次阅读 2025-1-24 16:27 |个人分类:AMM|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近期,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刘俊珊教授团队及暨南大学中医学院邓丽娟副研究员团队在《Acta Materia Medica》上发表了题为“Arenobufagin suppresses the progression of early-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inhibiting EpCAM-mediated tumor stemness”的研究性文章。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占原发性肝癌的75%-85%。与中晚期肝癌相比,早期肝癌因尚未广泛侵袭周围组织或远端转移,通过手术切除或局部消融等手段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是上皮细胞源性肿瘤的生物标记物。然而,EpCAM在早期HCC进展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且尚未见靶向EpCAM的小分子抑制剂的报道。该研究通过分析68例HCC患者的临床样本,发现EpCAM在邻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肿瘤组织,且与肝硬化、早期肝癌复发、淋巴结转移、微血管侵犯及肿瘤干性呈正相关。该研究还进一步发现了EpCAM能够通过增强肝癌细胞的干性,促进其增殖、自我更新、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提示EpCAM有望成为早期HCC的潜在治疗靶点。蟾酥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耳后腺干燥分泌物,内含的蟾毒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中,沙蟾毒精(Arenobufagin)是双方团队多年研究的蟾毒内酯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分子对接的结果表明,沙蟾毒精与EpCAM蛋白具有潜在的结合能力,是潜在的靶向抑制剂,并能够通过抑制EpCAM介导的肿瘤干性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该研究还构建了具有未成熟血管系统的早期HCC异种移植瘤斑马鱼模型,结果显示沙蟾毒精能够通过抑制EpCAM的表达,减少斑马鱼体内肝癌细胞的增殖。

综上所述,该研究不仅阐明EpCAM通过增强肿瘤干性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新机制,为开发早期HCC新型治疗策略提供坚实的分子基础,还鉴定了沙蟾毒精作为EpCAM的潜在靶向抑制剂,对早期HCC具有显著的治疗潜力。

编辑

图片

通讯作者介绍

刘俊珊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基于人类疾病斑马鱼模型的高通量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1. 中医药特色的斑马鱼疾病模型的建立;2. 解毒方药抗炎/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曾入选“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项目等,目前担任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委员等。

第一作者介绍

邓丽娟 副研究员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1. 中药延缓恶性肿瘤进展的关键药效成分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2. 肿瘤辅助用药研发及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兼任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杂志副主编,Acta Materia Medica等杂志青年编委。现为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青年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筛选与评价专业委会委员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7871-1470218.html

上一篇:欢迎《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加入ScienceOpen
下一篇:ScienceOpen 的年终倒计时:声明作者身份
收藏 IP: 114.219.21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