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罗秋华教授课题组在Acta Materia Medica上发表了题为“Endocrine toxicit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vidence”的综述论文(http://doi.org/10.15212/AMM-2023-0037),该研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及其与其他治疗方案联合应用时可能引发的免疫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在此过程中,研究团队不仅量化比较了不同药物在内分泌毒性类型及发生率上的差异,还深入分析了这些不良反应在不同类型的癌症患者中的表现,为临床上ICI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ICI作为一类重要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其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然而,过度活跃的T细胞可能导致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其中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尤为常见,可能影响包括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在内的多个腺体,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和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目前,对ICI引发的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尚不充分,特别是在全面比较多种干预措施效果方面亟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因此,定量比较不同ICI引发的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对于推动这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实施网状Meta分析,纳入55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涉及32522例患者,深入比较了不同ICI单药治疗及其联合治疗所引发的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作者对不同ICI单药及联合治疗策略的使用人数、具体内分泌不良反应类型(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炎、肾上腺功能不全以及甲状腺炎)进行梳理,分析了不同治疗方案(包括ICI单药治疗、ICI双药治疗及ICI联合治疗)所导致的不同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根据SUCRA概率排序,鉴别出相对安全的治疗选项。此外,作者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癌症患者在使用ICI后出现的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进行了细分分析,揭示了特定癌症类型与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为基于ICI的临床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深入见解。
引用本文:Ouyang PP, Yang WT, Sun JQ, Chen P, He QY, Yan JX, Wang WH, Wang Y Li HR, Luo QH. Endocrine toxicit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vidence. Acta Materia Medica. 2024. Vol. 3(1):1-19. DOI: 10.15212/AMM-2023-0037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AMM-2023-0037
通讯作者介绍
罗秋华教授, 女,药剂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沈阳市高层次人才,中国医科大学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现任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药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循证药物研究与评价分会委员兼秘书;Translational Medicine Journal科学编辑、Asian Journal of Phamarceutical Sciences、Acta Medica Materia、中国药科大学学报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纳米人工杂合生物系统的构建和与评价;药物循证学评价。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CS Nano,Adv Sci,Chem Eng J,J Control Release,Cancer Lett,Nano Res等重要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科大学“双一流”建设专项等多项课题;参编全国教材及著作2部;获得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