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篇这个主题的日记,
刚好过了一个月过两天。
看日记的题目已经猜到,
我的轻松没有持续几天。
娃的腹痛好了两天,又痛了。
又开始跑医院,这次一跑就是一个月,
期间还住院了2天。
过程大致是门诊,吃药,门诊,吃药;
换一家门诊,吃药;
换一家门诊,吃药;
住院,无效;
中药,吃了一星期,末了见了一点效果。
决定上海的医院看。
回顾整个过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反思:
小孩腹痛确实是一个难题。
如果是哑科,就是不会说话或无法准确描述的婴幼儿,
确实是很难诊断的,而且用药也要很谨慎。
我儿9岁,大概在能描述,但不能完全准确描述的年龄阶段。
医生依赖于工具,如B超、CT等一系列检验,
不重视临床经验的缘故,
桂林一直把这个腹痛朝食欲消化不好、肠系膜淋巴结炎解释,排除了阑尾炎和其它疼痛问题。
但回过头反思一下,
却发现最常见的一种腹痛没有排除,那就是胃痛!
在与一个老医生诊断时,我曾提示医生小孩可能是胃痛问题。
但被他否定了,他说痛的位置不是胃的位置。
这也是桂林所有医生犯的错。
误诊。漏诊。
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是5-10%,
阑尾炎的发病率大概为是2.5%、在腹痛中占约25%,
但儿童胃痛发病率是45-85%,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概率。
但医生误诊漏诊的原因,
是疼痛位置不是典型的胃痛的位置。
不得不跑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医生不让家属多说话,
只是他问一句,我或小孩答一句。
之前的单子也看,但边看边摇头。
之后查血,B超,做胃镜。
我能估计到结果,八九不离十就是胃炎了。
做检查人也很多,排队到第二天中午才能做完。
又约了第二天下午的一个号。
开了四种药,3种和之前差不多,而奥美拉错这个胃药是新的。
应该也就是这个胃药,效用会最大,管胃痛。
再回想,其实是大人耽误小孩了。
我送他上学时就偶有吃完早餐说肚子疼的情况了。
但家里的队友反对中医调理脾胃。
这事情就拖延了。
再加上队友的纵容管不住嘴,这学期开始吃辣条。
胃痛就加重了。
最后到了以牺牲两个月的时间,
跑多家医院,
付出延误治疗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耽误学习等代价。
如何看待这种生活?
会不会吓得很多人不敢走进婚姻或抚养小孩呢?
还是多用积极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
你认为是麻烦,那它永远就是麻烦。
你认为它是丰富人生的一个阶段,那它就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我认为,它就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你不用它填满就会有其它的东西填满。
发展,变化是肯定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邝宏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3728-146885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