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刚
雪中送炭
2025-5-5 14:58
阅读:410

      图片        皖中山区的冬夜,寒风裹挟着细碎的冰晶,像无数细小的钢针,扎在每一个晚归人的脸上。有为师范的教学楼在夜色中泛着微弱的光,随着最后一声下课铃响,学生们裹紧棉袄,踩着满地霜花,陆陆续续地往宿舍走去。​      

       牛向阳缩着脖子,将双手揣进衣袖,试图从那微薄的体温中汲取一丝暖意。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衣,早已抵挡不住刺骨的寒风,下半身穿着姨妈的健美裤,此刻也冻得硬邦邦的。外面裤子的拉链早在半个月前就坏了,他用白线笨拙地缝补,在深蓝色的布料上格外显眼,每走一步,裤脚就轻轻扫过他冻得通红的脚踝。​      

      作为一名自费生,牛向阳深知这 4800 元学费背后承载着多少艰辛。父亲好不容易转正成为小学教师,微薄的工资既要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还要供妹妹读书,为了凑齐他的学费,家里早已债台高筑。开学时向亲戚们借的钱还没着落,噩耗却接踵而至 —— 父亲患上了肝炎,急需治疗;母亲在乘车途中意外摔倒,本应负责的司机苟一宨却耍无赖,拒绝承担责任。​       牛向阳回了一趟家,看着病床上虚弱的父亲和腿上打着石膏的母亲,心里满是无奈和自责。可他除了默默流泪,又能做些什么呢?好在恶有恶报,那个不负责任的苟一宨因开车超载,酿成大祸,撞死一人,最终锒铛入狱。但这对牛向阳家的困境来说,不过是迟来的慰藉,家里的经济状况依旧举步维艰。​       

        回到学校的牛向阳,比以往更加沉默寡言。每天下了晚自习,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不是为了多学一会儿,而是为了避开食堂打烊前的高峰期,去买最便宜的饭菜。这天晚上,寒风比往常更烈,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牛向阳拖着沉重的脚步,从图书馆往宿舍走。肚子饿得咕咕叫,可他摸了摸口袋里所剩无几的饭票,只能加快脚步。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熟悉的呼喊:“向阳!等等我!”​     

        是黄巍。他穿着厚实的羽绒服,戴着毛线手套,一路小跑追了上来。黄巍是公费生,父母都是老师,家境优渥,与牛向阳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但他从不以家境优越自居,反而与牛向阳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这么冷的天,走这么快干嘛?” 黄巍气喘吁吁地说,“我刚从食堂出来,还剩两张饭票,咱们去吃点热乎的。”​       

       牛向阳连忙摆手:“不用了,我…… 我不饿。”​      “少来这套!” 黄巍一把拉住他的胳膊,“我知道你又打算啃馒头了。走,跟我去!就当陪我吃,我一个人吃不完。”​      

      两人来到食堂,此时里面已经没什么人了。黄巍径直走向卖烤饼的窗口,买了两个金黄酥脆的烤饼,又打了两碗冒着热气的稀饭。

     “快吃吧,别客气。” 黄巍将烤饼和稀饭推到牛向阳面前。​       

       牛向阳望着眼前的食物,鼻子一酸,眼眶瞬间湿润了。那烤饼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稀饭的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氤氲,仿佛冬日里最温暖的阳光。他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这么像样的东西了,家里的困境、生活的压力,在这一刻都被这份温暖驱散。​      

     “ 黄巍,谢谢你……” 牛向阳哽咽着说。​      “跟我还客气什么!咱们是好兄弟,有困难一起扛。” 黄巍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知道你家里不容易,别总是一个人硬撑着。以后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    

       那一夜,牛向阳和黄巍坐在食堂里,一边吃着烤饼,喝着稀饭,一边聊着天。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寒风呼啸,可他们的心里却无比温暖。

      从那以后,这样的场景成了常态。每到晚上,黄巍总会喊上牛向阳,一起去吃烤饼、喝稀饭,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帮助着这个朋友。​     

      在牛向阳最艰难的日子里,黄巍的帮助就像寒冬里的炭火,温暖着他的心;又似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路。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牛向阳明白,即使生活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也总会有温暖和希望相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勇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1802-148455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