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
1996 年夏,蝉鸣声裹挟着溽热漫过皖中山区。青石板铺就的校园小径上,碎瓷片拼贴的校徽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县教育局刚拨下的专项资金,给这所破旧的中学带来了一丝新气象 —— 校长办公室新装上了墨绿色的摇把式电话机。
电话机摆在老旧的枣木办公桌上,机身锃亮的金属按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是一只蛰伏的甲虫。这个稀罕物件立刻成了全校的焦点,课间总有老师假装路过,眼神不经意地往电话机瞟,有的甚至借口帮校长整理文件,只为能近距离瞧上两眼,感受一下现代通讯的气息。
那天午后,日头正毒,蝉鸣愈发聒噪。“叮铃铃 ——” 清脆的电话铃声突然在寂静的办公室炸开。正在批改作业的年轻教师李晨光手一抖,红墨水在作业本上晕开一朵墨花。他抬头看向周围的同事,大家都停下手中的活,目光聚焦在那部电话机上,眼神里带着期待和犹豫。李晨光年轻气盛,第一个冲过去,抓起听筒,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喂,您好,这里是青楼中学。”
电话那头传来低沉沙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把你们校长肖民虎叫来接电话,我有事找他。” 李晨光一愣,心里嘀咕,这谁啊,这么大派头?他下意识地追问:“请问您是哪位?” 对方明显顿了一下,语气变得不耐烦:“叫你们校长接电话,别多问!” 李晨光心里的倔劲上来了,也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坚持道:“您不说清楚身份,我没法转达。” 话音刚落,电话那头 “啪” 的一声挂断了,听筒里只剩下忙音。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老教师张卫国推了推老花镜,欲言又止。李晨光却满不在乎地耸耸肩,回到座位继续批改作业,还小声嘟囔:“什么人啊,神神秘秘的。”
十五分钟后,电话再次响起。铃声在空荡的办公室里回荡,像一记警钟。张卫国停下手中的红笔,盯着电话机看了好一会儿。他的眼神里透着复杂的情绪,有担忧,有犹豫,最后只是轻轻叹了口气,摇摇头,继续埋头改作业。李晨光有些诧异,刚想开口问,又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当第三次电话铃声响起时,李晨光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一把抓起听筒,没等对方开口,就大声质问:“你到底是谁?怎么这么大的口气?滚蛋!” 说完,狠狠地摔下听筒。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其他老师都惊呆了,张卫国放下笔,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无奈地摇头。
半小时后,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股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一个满脸通红、脚步踉跄的中年男子出现在门口。他眯着眼睛,在办公室里扫视了一圈,眼神最后落在李晨光身上。李晨光被看得心里发毛,刚想开口询问,中年男子却一言不发,转身离开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件事渐渐被大家淡忘。转眼到了秋天,学校突然宣布一项人事调动:李晨光调任枫林中学任教导主任。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李晨光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虽然是升职,但枫林中学地处更偏远的山区,条件艰苦,连教师宿舍都没有。
李晨光站在枫林中学斑驳的校门前,望着四周荒芜的景象,心中满是迷茫和失落。他想起那个夏天的电话风波,想起那个醉醺醺的中年男子,突然意识到这一切或许并非巧合。可事已至此,他只能硬着头皮走进这所陌生的学校,开始新的挑战。
在枫林中学的日子并不好过。没有住房,他只能借住在老乡家的偏房,每天备课到深夜,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学校师资短缺,他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处理各种繁杂的行政事务。每当夜深人静,他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光,就会想起青山中学的同事,想起那部改变他命运的电话机,心中五味杂陈。
然而,李晨光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他凭借着自己的热情和努力,逐渐赢得了枫林中学师生的认可。他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学校环境,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质量,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学生家庭,了解他们的困难。慢慢地,枫林中学有了起色,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校园里也多了欢声笑语。
多年后,李晨光已经成为当地教育界的知名人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次会议上遇到了当年在青山中学的老校长肖民虎。寒暄过后,肖民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小李啊,当年那个电话,打电话的是乡镇分管教育的刁书记。那次之后,他点名要提拔你,说年轻人有冲劲,虽然脾气倔了点,但好好打磨,将来必有出息。”
李晨光愣住了,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终于明白,命运的轨迹在那个夏天的电话里悄然改变。当初看似倒霉的遭遇,却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从那以后,李晨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他要用自己的力量,为更多山区孩子点亮希望的明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4 1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