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慧
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是大学生学术兴奋点的重要源泉 精选
2025-10-3 07:27
阅读:7087

有些学生提出问题更像分享他的困惑,类似疑难杂症患者描述他的病痛。这些学生常常表达不清楚他的问题,只能大致描述下他的感觉,就像患者常常说不清哪里疼痛、哪里发热、甚至不知道什么地方不舒服。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的一个无暇做法是建议学生深入钻研之后准确地表达他的问题,或者推荐一些文献建议学生自行寻找答案。但是,同学们的课程很多,生活丰富多彩,一个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并获得立即的启发,大概率一辈子也就错过了!可见,对于培养人才来说,无暇做法并最优。我有一个最优做法,可能不是当下的全局最优,却是对学生、对未来最优。这个做法的关键是,老师把这些疑难问题象处理重大科研课题一样,亲自动手辨析、锤炼、拓展和提升,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升华成为一个学术问题,并用来激发学生的学术兴奋点。二十多年的实践证实,学术兴奋点能促使学生持续成长并最终成为领军人才。

国庆节前,“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一共有四次课。第三次“热力学和统计物理”课后,YX同学在教员休息室“分享”他的一个困惑。他非常执着,从各种角度描述它的感觉,然后要我给他一个解答。求知欲非常炽热,似乎我躲债日久好不容易给债主逮住了,非要给个说法不可。

一,“YX问题”或者“YX困惑”

经过辨析后,“YX问题”如下:理性气体物态方程pV=NkTpV具有能量的量纲,因此pV和内能U=U(T)之间肯定有联系。例如,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U=3/2NkT,也就是pV=2U/3。因此pV和内能U之间一定有一个一般性的关系,这个关系是什么?

余鑫问题.png

二,“YX问题”的后续:“TZY问题”

“YX问题”激发了进一步的讨论,第四次课后,TZY提出了“TZY问题”。

TZY问题.png

三,学生能否发问是一个问题,老师能否躬身入局才是关键问题

1987年,杨振宁就一个“失败的”美国大学生的例子讲解了他关于学术大学生学术taste重要性的看法。“在最近几年之内,我们学校里有过好几个非常年轻、聪明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到我们这儿来请求进研究院,那时他才15岁的样子,后来他到Princeton去了。我跟他谈话以后,对于他前途的发展觉得不是那么乐观。我的看法对不对,现在我不知道,因为他到Princeton去以后的情况我现在不清楚。我为什么对他的发展不太乐观呢?他虽然很聪明,比如说我问他几个量子力学的问题,他都会回答,但我问他:这些量子力学问题,哪一个你觉得是妙的?然而他却讲不出来。对他讲起来,整个量子力学就像是茫茫一片。我对于他的看法是:尽管他吸收了很多东西,可是他没有发展成一个taste。这就是我所以觉得他的前途发展不能采取最乐观态度的基本道理。”

在杨先生看来,学生有无taste是他个人能力的一个体现,这当然是对的。不过,“热力学和统计物理”教导我们,更多地要从熵极大角度看问题。这位聪明美国大学生“失败”是一个后果,是一个教训,而看待这个问题的熵极大角度是如何避免这个后果。因此,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去刺激、培养学生的学术兴奋点,促使他形成学术taste,以避免无法挽回的后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全慧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77-1504497.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