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沙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alock “比努力的人更可怕的是乐在其中的人”

博文

聊聊博士生会议

已有 3234 次阅读 2010-1-28 06:1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会议

不知在其它学科如何,我所在的科技创新政策领域,美国和欧洲都设有针对博士研究生的会议。从前愚昧,以为这类会议层次较低,既不能促进自己的研究发展也无益于增加个人履历方面的价值。参加过两次后方感悟出其中的奥妙,觉得有必要推荐介绍。

这类会议因参与者同质性较强,主要是进入博士论文阶段的学生(有时候也包括近期毕业资历较浅的研究学者),会议组织的目标就很明确,着重于培养这些未来研究主力如何(competitively)做研究、发表研究结果、寻找工作机会。受邀来做报告和担任文章评议员的教授虽然知名度较低(比较一些专业内大型会议的受邀教授而言),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他们的报告和点评启发性都很强,也许源于他们有更强的学生(或教学)导向。举例来说,他们的报告不是常规性的提出问题、描述方法、总结发现,而常常穿插着关于怎样提出问题和怎样寻找方法的故事。这些故事都非常有趣,虽不可避免带有研究者的个人特色及环境机遇的特殊性,但更含有一般性的规律,会引导我们结合自己的情况来重新思考自己做研究的逻辑和步骤。

除了研究能力的再创造再培养外,会议主委会也会安排有关论文发表和工作求职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都是针对这个群体特有的问题所提出的建议,非常中肯具体,拿来即用。

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这类会议,参与群体的地域特征还是很强—美国的会议大部分参会者是美国就读学生,欧洲会议则多是欧洲就读的学生,但跨区域的总是有的,除了欧美互换的,我发现从日本来的学生两地的会议都有参与,却鲜少有直接来自国内大学的。据我所知,国内对博士生参与学术会议这块并没有特别重视,现在最多的形式是和国外某大学合办SUMMER SCHOOL。有了开始总是好的,但以后可以考虑举办如此针对博士研究生的国家级甚至国际级会议,或资助博士生参与其它国家的此类会议。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7440-290796.html

上一篇:大雪背后的GOOD&BAD
下一篇:开心小事两桩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gxj7976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1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