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豪飞
素质应该在学生活动中培养
2011-2-20 23:19
阅读:3421
标签:教育, 素质, 学生活动
       这两天看《龙与虎》,一部讲述中学生生活的日本动画片,挺搞笑的。不过笑归笑,看的时候都不禁为他们多样的学生活动而赞叹。他们搞“文化祭”的时候,感觉那真像个缩小版的社会,开杂货店、咖啡厅,编话剧表演等,感觉里面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
       当然,这只是动画片,估计是有些夸张的。知道不能信太多,就是想想自己的中学生涯,似乎大部分都是在学习,生活要单调的多。我们初中高中都是住校,现在想想有些重复的感觉,初一初二(或高一高二)虽然是在很规律地上课,但每天早上都会全校集合跑步,到了初三(或高三)尤其是到下学期,因为面临升学压力,早上跑步也没了,每天就是在上课、吃饭、睡觉,所以升学后身体素质都要差好一阵子。有点不堪回首的感觉。不过还是有些好回忆的,一个是幼儿园时春游,另一个是高二时的春游,还挺不错的。
      这些都是过去式了,现在的孩子教育应该相当不错了。可情况似乎并不乐观。春节过后小学生们也该回校交寒假作业了,据我听上海的广播,有些学校这作业很特殊,比如帮家里做次家务活啊,我也听到这么件事:一个小姑娘就帮家里去买菜了,在菜市场,她指着芹菜问,阿姨,这葱多少钱一斤?可把卖菜的阿姨给乐坏了。这的确是挺有意思的,只是要是您的孩子也这样,而且没有接受合适的教育纠正的话,恐怕就得很担心孩子以后的生活能力了,免不了要为孩子操一辈子心了。
     参照自己的经历和看的一些新闻,感觉现在虽然教育形式多样化了,但基本面没变,依然是在逼迫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了学习,孩子家务不用做,父母会全代劳,不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为那样会干扰学习,甚至连体育锻炼也可以放下。只要你还在上学,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大学及以上要好些,但也仅是没人在旁边一直逼着你学了,你可以学习或者“堕落”)。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呢?不管其未来到底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刚走出“校门”的时候,他们多不会有成熟的思考分析能力,心理年龄远远落后于其生理年龄,在校学习成绩越好者,这点表现越明显。事情顺利时,他们冲劲无限,稍有挫折就会消沉,甚至走极端。面对学校外的众多观点、诱惑,他们也容易迷失自我。这些怎么看都不是好事,也可以说明教育的失败:从小学到大学,十五年(5+3+3+4=15)并没有培养出多少合格的公民,也未为其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其人生怎么走还要其毕业后自己摸索,不能不认为是教育的失败。
      零九年保研面试时,曾在清华内住过一周,那时就感觉着与我们学校(全国排名也是前十的)相比,那里学生活动真多,学生真是太活跃了。窃以为,清华能一直盛名不衰,这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认为似乎首先应该给书包减负,可似乎效果不显根据以上所述,我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不同应该是学习不是学生的唯一,也不是其生活中占支配地位的事情。而要达成此目标,则应该在学生生活中加入各种各样的活动,这里面既要有学校、县区、市、省等范围内组织的活动,这些可作为骨架,起引导作用,也要支持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这些可以锻炼能力,聚集人气。同时,作为配套措施,要减负,改革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标准等。素质,就应该是在参加各种各样活动中培养出来的,来自于生活,最后又被用到生活中,课程上教不出有素质的人。只谈素质不谈手段,那是空谈者;抛开其它只谈减负,那是目光短浅。如您要是说搞了许多活动,学生不学习了,那还要学校做什么,那不妨去查查我国农历的节日,农民的要务是种地,但似乎农历每月都有节日(只记得以前在哪见过,没自己查过),都会有庆祝活动,也没见农民因此而荒废了土地的。父母不会一直工作,因此也不要强迫孩子一直学习,孩子也需要多样化的生活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豪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7097-41494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