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到这次的新书《披荆斩棘的唐朝考生》时,离上次审稿定稿已经隔了挺长一段时间了,所以即使是自己的文字,现在打开来,也很有新鲜感,难怪得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按着目录,先选自己这一刻想看的那一篇去读。因为预售直播的时候编辑提到一个顾非熊的问题,回想起来又有了新的想法,便先读了这一篇。
原问题是:顾非熊考了三十年科举都没中,最后靠唐武宗“追落卷”才拿到“御赐进士体验卡”,结果上任不久就弃官归隐。这种“三十年执念一朝得偿,却突然躺平”的剧情,像极了古装剧里的反转桥段。如果把顾非熊的科举故事改编成短剧,您觉得最精彩的“名场面”应该是他找落卷时的紧张,还是拿到官职后决定归隐的释然?
将当时的回答整理了一下:如果改编成短剧的话,我觉得从得知高中时的欣喜若狂,到决定归隐的释然之间,还应该有一个转折过渡,表现他的心态是如何变化的,这个过程才是“名场面”。文中没有过多交代,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诗文或者资料来支撑,因此只能简短地推测。但是短剧的话,可以对这个转折过程艺术加工,渲染铺陈。
先前尝试过用AI制作唐诗故事的短视频,于是便试了一下这个故事,想看看AI怎么解读顾非熊的人生,会将故事的高潮放在哪个位置。只是制作的时候不太熟练,分成了两个短视频,看不大出高潮位置了。
顾非熊:诗坛狂士三十载-Seko-2025-10-12+15_43_44.mp4
顾非熊:科场浮沉,茅山归隐-Seko-2025-10-12+16_02_22.mp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9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